义务传播历史文化 用情挥洒爱心智慧
——记民进会员、流动博物馆成立人黄列宁老师
如果您到昆明胜利堂参观游览的朋友如果见到一个穿着鲜红外套,手拿长教鞭,滔滔不绝如金鱼吐泡泡般、生动又诙谐幽默地讲解云南历史和人物的老人,那就是民进会员、昆明传统文化的口述人黄列宁老师。这位昆明80后熟知的黄列宁老师曾经是位小学数学老师,当年传说中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四大名补”,而今退休的他以传承昆明文化和增进文化认同感为己任,自己自费制作了无数的展板,是昆明市流动博物馆的代言人。
多年来,无论是历史景点还是大街小巷都有他的身影,无论是领导干部、基层党员、社区群众还是流动人员、农民工子女都当过他的学生,听过他的讲述……。他就是可爱的昆明民进人。一次次的采访,一次次的聆听,一次次的品读,仿佛走进了他如真金般闪亮的人生,让人深深体会和感悟他们不凡的心路历程。
仰慕民进先贤 积极加入民进组织
黄列宁老师是一位的来自盘龙区的小学数学教师,也是一名来自基层的民进会员,他一辈子在担任数学科任老师,市昆明市小有名气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辅导教师之一,曾多次被评为市、区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他结识民进也属有缘相见。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黄老师身边同事的推荐介绍他认识了民进,他初次参加民进盘龙区总支的组织活动是在1990年。他对于民进之前只有很浅薄的认识,他连续参加了民进盘龙区总支的几项外围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有幸认识了当时的民进市委主委徐声瑛,徐主委丰富的才识和魅力人格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徐主委对民进事务的投入令人敬佩,对准会员的关心帮助更是令人感动。之前黄老师只知道民进是一个民主促进组织,对于它的组织结构和纲领一无所知。通过徐主委的介绍,他明白了民进全称是“中国民主促进会”,于1945年正式成立,是一个约有10余万人的高素质参政党。在徐主委的影响下,黄老师觉得这个组织是一个为人民争取民主的组织,是一个政治实体,为中国的民主进程多有贡献。从此,黄老师开始对民进产生兴趣,对民进这个组织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它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责,是对国家大政建言献策的一个政党组织。
尤其是广大民进会员们对国事的关心,对民生的关注,大家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的精神令人折服。这是一群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的仁人志士,是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民进犹如一个大家庭,处处可以享受到兄弟姐妹般的亲情,沐浴着平等和谐阳光。大家在一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样的氛围感染了黄老师,让他的生命注入新的活力,促使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价值。在民进这个大家庭里,每一个有心为社会做贡献的会员,都会得到民进领导和会员的帮助,老一辈的民进人士为了保障人民自由权利甚至不惜流血牺牲。和这样一个温暖、和谐、积极奋进的组织催生他的一个想法:热爱民进,要求加入民进。积极参与民主政治,成为这个优秀组织里的一员。
经过积极向上的努力,接过多次教育和引导,老会员耐心地帮助和解惑。1993年,黄老师光荣地加入了民进组织,正式地成为了民进这个温暖大家庭的一分子。作为一个普通的人民教师和民进基层会员,他感到沉甸甸的责任。加入民进后,他更加努力地奋战在教育工作第一线,立足本职工作,更好地教书育人。他加入民进组织之后,负责了民进市委联合第二支部的工作,他组织会员学习统战知识,积极参政议政,主动进言献策,搞好民主监督,争做优秀的民进会员。同时他也努力让更多的人通过他的努力付出去了解民进,认识民进,走进民进。
他带领民进第二联合支部认真完成了民进会昆明市委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结合民进会市委工作的计划创造地、有特色地开展本支部的各项活动、健全支部会员档案、深入基层调研访谈、与各兄弟支部开展联谊活动、做好帮扶结对贫困生活动以及做好退休老会员工作。他积极组织会员开展支部内外的各项活动,增强会员组织观念和向心力、凝聚力。每年在重阳节来临前夕,黄老师都会带领联合支部班子成员一行,带着对老同志的由衷敬佩和深深祝福,代表支部会员,慰问了德高望重的老会员,送去了面、油、鸡蛋、水果等慰问品,向他们致以节日的问候。每到一户,都向老同志转达了支部成员对老同志的关心惦念,与老同志促膝交谈、拉家常,详细询问老同志的生活状况,听取老同志的意见和建议,帮助解决有关实际困难。同志们向各位老人介绍了支部一年来的发展情况,介绍了现代新昆明鼓舞人心的成就,对幸福美好新昆明未来发展进行了充满信心的展望。
热心开办公益流动博物馆 义务传播昆滇历史知识
2000年,黄列宁从教师岗位正式退休之后,就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他参加了都市时报组织的市民专家深度考察滇池治理小组,亲自深入到滇池各条入湖口湿地,积极关心春城的建设、参政议政体成为他退休生活中的一种难能可贵的责任感。同时开展了外来务工者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开办文明学校……走进黄老师家,书房内堆放着各种书籍和杂志。每天,他都要阅读10多份报纸和杂志,这些报纸和杂志几乎都是黄列宁自己出钱订阅的。黄列宁说,每年光订阅这些报纸和杂志就要2000多元,但是值得,因为能让自己增长很多知识。在阅读过程中,如果有重要会议报道以及城市发展的成果新闻,黄列宁都会作为剪报予以存留并将其牢牢记住。
从2011年昆明市第十次党代会召开后,为宣传好党代会精神,黄列宁通过不断学习大会精神和走访了解民情,先后做了10余次义务讲演。为了做到对每个地方的情况心知肚明,他每天很早就会出门,走街串巷,深入居民家中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把党代会精神及时向居民传达,黄列宁也成为基层群众普遍欢迎的“草根讲师”。每次演讲,黄列宁诙谐幽默的话语不时引得台下一片掌声。聆听群众纷纷表示,这样的宣讲方式更能吸引人,给人的印象也更深。
从学校退休后,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民进会员,作为教师的他决定把自己的生活重心从学校教育转向社会教育。 2005年,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和筹备,黄列宁决定创办一个“把历史文化端到昆明老百姓家门口”的流动博物馆。他觉得:传统博物馆一般坐落于固定的建筑设施中,因受安全、经费等客观条件所限,还不能做到人人都到博物馆来参观,但博物馆作为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公益事业单位,仅仅服务于请进来的观众是远远不够的。而流动博物馆恰好可凭借其流动性强、覆盖面广、展出形式灵活多样等特点,进入机关、学校、社区、厂矿、农村和部队,把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达给群众。让藏在“深闺”的历史、文物走出“象牙塔”,走进普通老百姓的文化视野。黄列宁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这项事业的意义,不仅能够让更多的人直观地了解和感受昆明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同时能更好地履行博物馆教育公众的职责。
考虑到实际情况,“昆明市流动博物馆”的展品以方便携带的展板为主。除了来自昆明市博物馆的提供外,大部分展板皆来自于黄列宁的“讨要”和志愿者之手:遇到各种宣传日活动,黄列宁总是会到广场上转悠,看到某个单位的展板符合自己要求,他便会留心记下,等展览完了,立马去找人家讨要。 为了制作展板,黄老师与他的志愿者们可以说是绞尽脑汁:图片、文字可以从报纸上剪,但贴展板用的胶带和糨糊却只能自己购买。经费困难的时候,志愿者们一度靠卖瓶子和废报纸的钱来买胶带和糨糊。在他们的“巧手”下,“昆明市流动博物馆”先后拥有了包括“5•12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改革开放30周年”、“学习十八大精神”、“南亚博览会”以及抗旱节水、禁毒防艾、保护野生动物在内的20套自制展板。
没有数据,很难准确记录“昆明市流动博物馆”10年间走过的足迹,只能在黄列宁和志愿者的共同回忆下,依稀勾勒出其大致的脉络:10年来,“昆明市流动博物馆”带着数以千计的展板先后走进了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监狱、部队、社区……做到了昆明所有大专院校的全覆盖,部分中小学校实现每年至少一次进驻。最远曾流动至禄劝、宜良和富民等县区的偏远乡村;涉及的单位三四百家,举办展览次数在1000次左右,展览内容包罗万象,上至国家、省、市的重大会议精神、方针政策,下到关系百姓民生的社会热点,以及涉及最多的昆明历史文化。
黄老师多次拒绝了志愿者们让他参选“昆明好人”的提议 ,但是只要能够和“流动博物馆”拉上关系,年届七十的黄列宁就会显得很有精神头:说话的嗓门比平时大上不少,偶尔还夹杂着丰富的“肢体语言”。黄列宁极爱色彩鲜艳的服装,秋冬时节他经常穿着一件橘色的夹克,夏季更有各种暖色系的衬衫;他从不讳言自己“庞大”的人脉网络,作为昆明市媒体监督员的他也并不害羞于面对记者的镜头,甚至每次遇到陌生的记者,他都会很执着地询问对方的电话;他频繁地以“市民代表”的身份出席各种听证会,积极参与“老昆明人文历史志愿讲解活动”等众多社会公益活动……总之,人们可以很轻易地在昆明各大媒体上看到他和他的名字。
2013年6月,举世瞩目的首届南亚博览会在昆明举行,为让更多中小学生和社区居民认识南博会,了解此次盛会为云南带来哪些重大机遇,让居民了解昆明的悠久历史文化,养成讲文明的好习惯,黄列宁老师已经先后到昆明二十一中学、大成学校、德馨学校、五华区南屏街社区、盘龙区万宏路社区等学校和社区开展“南博知识进社区”活动,讲述关于南博会参会国家的民俗礼仪、与云南在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往来及身为东道主的居民如何提升文明行为等内容。 为了让广大师生们直观地了解南博会,黄老师事先精心准备好演讲提纲,他还专门制作了一幅汇集南亚8个国家地图的彩色图版,标注了南亚国家的面积、人口、首都所在地等信息,语言十分幽默。他还详细介绍了南博会的发展、主题、宗旨等,并号召师生们以热情、友好、开放、包容、从容、自信的形象为建设“美丽春城•幸福昆明”作出贡献。讲座结束时,参加学习的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长期以来,黄列宁老师和他的流动博物馆志愿者团队一直活跃在昆明城乡各地,把云南省与昆明市悠久的历史文化义务送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部队和街道社区。9年来,他创办的“流动博物馆”跑遍昆明城乡各地,办展已达千余次,把昆明悠久的历史文化送进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部队、社区……黄列宁老师表示:昆明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和抗日战争的大后方,我们的历史文化教育应该得到重视与加强,作为一名民进教师会员,希望能够用自己的爱心与智慧,义务传播昆滇历史文化,坚持不懈的通过公益活动吸引更多的市民关注历史,传承昆明悠久的历史文化与护国抗战精神。同时让尽可能多的人了解我们身边的昆明历史文化、了解昆明的日新月异的建设成果,让大家都更加热爱我们的美丽家乡,一起为昆明市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