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最美的语言
刘宗祥:民进巢湖市基层委副主委,巢湖市职教中心高级讲师。先后被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原地级巢湖市授予“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其参与编写的《中专语文教程》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先后有14篇论文分获安徽电大,巢湖、合肥市级,安徽省级一、二、三等奖。42篇教育教学文章及论文分别刊于《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安徽日报》《安徽青年报》《安徽教育报》《参考消息》等报刊。
坚守杏坛 耕耘不止
1982年7月,刘宗祥怀着一腔热忱跨上了中学讲台,先后在含山运漕中学、巢湖建筑工程学校、巢湖电大、巢湖市职教中心任教,迄今已有35个年头了。35个春秋里,他迎来送往了一拨又一拨的学生,他的幸福融入在对学生的那份情感里。
都说当教师辛苦,可他最痴情的就是这份工作,做得有滋有味。
他以纯真的教师人格濡染学生的人格。客观的说,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较差,部分学生有很强的自卑感,厌学情绪明显。他把“身教”作为实施课堂管理的前提,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和教育着学生。这在别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对他来说决定着教育工作的成败。他相信,站在三尺讲台,学生的眼睛在看着教师,教师做什么比说什么更有力量。所以,他始终严于律己。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对于学生,则严格要求。如看报读书要执笔标记,朗读文章要清晰响亮,作文书写要工整规范; 识记不牢的反复记忆,不符合要求的随时纠正。2013级建筑施工班学生刚到校时文化基础课底子非常薄弱,他先“约法三章”,而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整整三个半月,他深入课堂和寝室,扎进学生当中。口干了,喝口水再讲;头疼了,停一停再说。终于使学生知道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该怎么做。如此严之以格,使一大批“问题学生”尝到了苦头,也嚼出了甜头。学生们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适应到适应,从不自觉到自觉,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觉得,教师最快乐的事莫过于看着学生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一步步靠近自己的目标。
他以为师者的爱心去开启学生的的心灵。他经常这样鼓励自己:教育,并不复杂,用一个心灵唤醒许多心灵,这就是教育。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他用爱心去开启他们的心灵之门,做一个“静待花开”的守望者。1993年9月,他担任了企业管理班和机械班两个班班主任工作,同时还担任这两个班语文授课任务,一周12节课。教学之余,他从两个班“学困生”下手,做细致入微的思想工作。企业管理班有一个叫李铁柱的学生,刚来到学校时,性格孤僻,敏感内向,觉得自己没考上高中,只是上了一所职业学校,前途暗淡,无精打采,对班集体活动毫不关心,对同学也不理不睬。家访中,刘宗祥被李铁柱同学母亲的满头华发和无声的哭泣打动了。孩子母亲拉着他的手说道:“孩子是我心中的希望和全部的寄托,孩子的上进是我唯一的安慰,请老师多给孩子一份爱吧……”家长的信任和嘱托,让他感到压力山大。刘宗祥便在铁柱同学身上倾注了更多的关照,有意识的引导他积极参加班里的活动,并发动任课教师与之沟通交流。……随着时间的推移,师生的心越贴越近,孩子的脸上慢慢绽放出笑容,性格渐渐开朗起来,后来他被同学们推选为班上副班长和学校学生会副主席,报名参加了全市青年志愿者活动。毕业那年,李铁柱同学被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共青团安徽省委授予了“安徽省优秀青年志愿者”荣誉称号,在全校引起了极大反响。
他以智慧的教学方法开掘学生的潜能。在巢湖电大任教的8年里,刘宗祥先后承担了《汉语专题》《汉语修辞学》《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等三门开放教育汉语言专业理论课的教学任务,为了探讨新形势下远程开放教育的规律,他和同任们一道,利用电大网上丰富的教育资源,开展以师生的交互沟通为方式的网络教学活动。在网上与学员交流沟通,他特别避免简单的你问我答,而是运用活泼的语言答疑解惑,让学员感到亲切、自然,从而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氛围,增进师生的亲密感。比如参加网上小组活动时,他和学员时常会借助流行歌曲的歌词表达,或者借助一些表示地域色彩的词语揉进话语中。通过网上互动,刘宗祥用真情打动学员,用热情鼓励学员,用激情感染学员,让学员在他的教学支持服务中体会到一种别样的师生之情。2004春汉语言本科班一位学员在参加《汉语专题》的网上小组活动中,发了这样一个帖子:“……开始仅仅是抱着拿文凭的想法来学习,我觉得汉语言没什么,是最好学的。现在看来差远了。中国的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如果不能继续学习,真的是很可惜。”刘宗祥欣慰地回复了帖子:“你有此体会,让人非常高兴!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根,说她博大精深,一点不为过!今天所学,不过是皮毛,有很多东西有待于我们去探讨去挖掘呢!”他所授课班级的学员就是这样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完成了电大学业。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35年中,刘宗祥用责任坚守着对教育事业的不懈追求。这些年,工作馈赠了他累累硕果:2004年,中央电大专家组来学校进行总结性评估,他执教的《汉语句式》一课受到了专家组成员的一致好评。2008年,他参与编写的《中专语文教程》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14篇论文分获安徽电大,巢湖、合肥市级,安徽省级一、二、三等奖。42篇教育教学文章及论文分别刊于《巢湖日报》《安徽青年报》《安徽教育报》《教育导报》《安徽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体育报》《光明日报》《参考消息》《教育咨询》《职教人》《中学语文教学》《中专语文教学》《建设职业技术教育》《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等报刊。先后被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原地级巢湖市授予“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肩负责任 勇建诤言
2001年6月,刘宗祥加入了民进。民进给他搭建了一座广识俊彦的平台、一座学习深造的平台、一座参政议政的平台。他把这座平台作为了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新的起点,珍视且挚爱民进事业。
2002年6月下旬,赤日炎炎,酷暑难耐。巢湖市政协开展了全市经济发展软环境调研活动,刘宗祥参加了民进调研组。那时正值学校期末工作最忙之时,怎么办?最终他决定牺牲下班时间和双休日参加调研活动。整整半个月,他和调研组成员一起顶烈日、战溽暑,走访了4家建筑单位和开发商,就巢湖市建筑行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那15天,白天学校工作忙得手不垂腰,脚不沾地;晚上整理资料,挑灯夜战到子夜。终于执笔写就了《为巢湖建筑业铺设“高速路”》的调研报告,该文在市政协19个课题组调研报告评比中荣获了二等奖。
对于怎样更好的协调处理好本职工作和议政工作的关系,刘宗祥认为,一要多聚焦专业领域,两者形成“契合点”;二要发扬“钉子”精神,善于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去“挤”、“钻”时间去议政;三要讲究方法,苦干加巧干,将议政的成果“拿来”为本职工作所借鉴。这样才能本职堪为师,议政亦有为,起到事半功倍、相得益彰的效果。
在各种调研活动中,刘宗祥的思想深处始终多着一根履职的“弦”,多了一份尽责的“情愫”,这根“弦”、这份“情愫”让他始终执着,一刻不敢歇息。
2009年4、5月,民进巢湖市委会围绕“科学发展上水平,奋力崛起争先进”专题进行调研。议政专委会确定了以“五年发展的经验与启示”为调研课题。为了调研出“精品”,他与调研组走访了市属机关,深入县(区)街村,走向车间、田野,搜集巢湖市五年发展的第一手材料。调研报告由刘宗祥执笔,他不敢有丝毫怠慢,经过四个不眠之夜,终于拿出了第一稿,随后又三易其稿。在市政协二届二十五次常委会议上,民进调研报告《五年发展的经验与启示》第一个口头发言,引起了与会的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关注,并指示市委有关部门在工作中认真研究,加以吸纳。
2012年7、8月,他按照民进合肥市委会布置的调研课题,深入巢湖区域的古街、风景点和半汤、汤池温泉度假区,就巢湖文化的保护和利用、环巢湖旅游开发等问题进行深度调研,撰写了《关于加强合肥市区公厕建设与管理的建议》《加速环巢湖旅游开发,打造国际度假旅游目的地》《利用与开发环巢湖人文资源,增强巢湖文化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三篇调研报告,并撰写了《关于创新社会管理,健全社区应急体系的建议》《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助力推动美好乡村建设》《关于切实加强地下车库安全监管的建议》《关于加快发展合肥现代物流业的建议》四篇社情民意,其中,《关于创新社会管理,健全社区应急体系的建议》被民进省委吸纳,在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作口头发言材料,获得了时任中共省委常委、秘书长唐承沛当场批示,同时被省政协副主席李卫华作为提案提交到全国政协年会上。《关于加强合肥市区公厕建设与管理的建议》被选为市社情民意座谈会口头发言,合肥电视台、安徽电视台和《安徽日报》《江淮时报》《新安晚报》《安徽商报》《市场星报》《合肥日报》《合肥晚报》《江淮晨报》予以报道。
刘宗祥把参政议政视作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学习和历练机会,在这个更为开阔的舞台上,他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体验更为丰富的人生。他深切体会到,参政议政纵使辛苦也甘之如饴,因为参政议政使自己得到了锻炼,提升了能力,可谓功在组织,利在自身。
2013年8月7日,安徽省“政协江淮行”来到合肥,多家新闻媒体集中采访。市政协召开政协委员媒体见面会,民进市委会推荐我参加媒体见面会。在会上,刘宗祥通过图文并茂的PPT,将平日搜寻到的大量关于巢湖城区火车鸣笛扰民的图片和资料展现在媒体记者眼前。沉重的文字,触目的图片,惊心的数字,引起了媒体记者的高度关注,还接受媒体记者的专访。8日,《合肥晚报》《新安晚报》《安徽商报》《市场星报》以“火车进城‘低调’一点”“委员建议:火车进城‘低调 ’一点,将开展噪音敏感点调查”“火车进城有望‘低调’”“老铁路沿线将设‘声屏障’”为题,予以大篇幅报道。19日,合肥市发改委、环保局、上海铁路局合肥机务段、市政协领导亲赴巢湖城区面对面回复我的建议,和他协商解决火车噪声污染问题。现在,巢湖城区铁路线沿线已建造降噪隔离墙,困扰市民的多年的火车噪声污染得到了根治。
参政议政是付出,同样也是收获。在2012年至2016年五年间,合肥市社情民意座谈会上,刘宗祥的5篇调研报告有4篇口头发言,1篇书面发言。合肥市政协委员资政会上,他的4篇调研报告有1篇口头发言,4篇书面发言;合肥市政协年会上,他的四篇发言材料有2篇口头发言,2篇书面发言。在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他的1篇调研报告被民进省委李和平主委吸纳作为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提案。2篇被时任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副省长花建慧批示。《创新社会管理,健全社区应急体系》《关于出台“主席接待委员日”制度的建议》2篇提案被《人民政协报》、光明网大篇幅报道。在2013-2014年度民进安徽省委优秀参政议政成果评比中,他共有21件建议分获一、二、三等奖。经民进合肥市委会推荐,分别被民进安徽省委、民进中央授予“民进安徽省参政议政先进个人”“全国民进参政议政先进个人”称号。
回首自己走过的参政议政之路,刘宗祥最深的体会是“作为一名合格的民进会员,既要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执著精神,也要有“敢为丹心借一枝”的人生态度;既要有“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炽热情怀,也要有“拼却老红一万点,换将新绿百千重”的宽广胸襟;既要保持“四面山河来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的关怀意识,也要具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责任意识。唯此,才能在参政议政的平台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勇建诤言,不辱使命。”这一生,他将洒爱在路上,与学生们、民进会员们携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