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进艺苑  >  文学

击键敲盘 高歌“萧山人”

发布时间:2017-11-01  来源:民进杭州市委会

放大

缩小

  尽管“地球村”的称谓已不时髦,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长环境、创业理念和生命轨迹。

  “我是萧山人”,即使落脚天涯,功成名就,故乡依然。

  “我是萧山人”,不论来自何方,到此立足,名实俱归。

  中科院院士、著名血管外科专家汪忠镐,在抗日烽火燃烧的年代,出生于瓜沥昭东大义村,少年求学杭城和上海医科大学,分配到北京协和医院等知名医院工作数十年,在医学科研和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果:数百篇科研论文发表,数十部医学专著参与编写或独立撰著,多项国家、部级专利和科技进步奖摘取,又获国际血管联盟终身成就奖,是国际上公认的血管外科领衔人物。

  汪教授的父亲汪德坚(1911.5—2001.11)医师是德高望重的民进前辈,由此结识了远在北京的医学专家、九三学社成员。这位乡音未改、平易近人、桑梓情深的萧山人,曾向我吐露心声,希望在他父亲的故居建立一所汪氏家族文物陈列室。汪氏先祖龙庄公汪辉祖,江南名慕,一代乡贤。有感于教授超凡的医学成就,流于笔端的人物通讯刊登在《萧山日报》《浙江社讯》《情系中华》《中国统一战线》等报刊上。

  一张载有他父子俩照片和文字报道的报纸,汪老买了一帖,分送给亲友;那年汪教授来到萧山,向我索要那册《中国统一战线》(2001.5)杂志。

  “菜梗香味识家风,环碧山房由我传。”汪教授年届耄耋,牢记家训,为党分忧,为民谋福。2016年,他在中纪委和国家监察部网站上开设廉政栏目,发表专题文章,提出“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的人生戒律。他以专家学者的身份,宣讲耕读传家、清白为人、学有所成、造福桑梓的良好家风。

  树高千丈必有根,水流万里总有源——汪教授情系故里。

  出生在上海的盛昌黎,祖籍河北昌黎。这位天津塘沽中学的老三届高中生,从大兴安岭走来。上世纪80年代初,笔者与她同在萧中任教,乘统一战线的春风,她进入了萧山、宁波和省政府领导班子。《看似无情却有情 归真返璞是真情》叙写了她在任教和从政期间的几则故事。

  在一个除夕将临的寒冬,盛市长滞留在某个边远乡镇,为了教师工资及时发放的问题。当年的女市长分管科教文卫体育等近10个方面的工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生活须有保障。

  国人“富起来”的艰难路程,“萧山人”一起走过。

  本世纪初,天津塘沽来客,我遇见了已调任省政协的盛副主席。她问我会不会开车。我很惭愧,思想与生活方式停留在当年杭州大学中文系学习的“之乎者也”层面上,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节奏。

  去年,在省政协工作的大学女同学,给我送来了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联谊报社编辑的《联谊报20周年文丛》:《大道至简》《笔底波澜》《风云春秋》,尽管是迟到了9年,翻阅其中的《曹聚仁的萧山情节》一文,倍感亲切。

  曹聚仁的孙女曹璨,祖籍兰溪,原萧山人民医院物理诊疗科主任,政协常委,民进班子成员。曹聚仁的原配妻子王春翠,在萧山走完了人生路。曹聚仁少年就读“浙江一师”,是“萧山教师”单不庵的得意门生,抗战爆发,他投笔从戎,报道淞沪抗战和台儿庄战役,是著名的前线记者,后往返于中南海与台北之间,商谈祖国统一大业,是一位“谜”样人物。

  该文和《一位桀骜不驯的“旧”女性——王春翠和她的<竹叶集>》收入《兰溪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一九九九年二月)。

  “萧山人”是一个个生龙活虎、“勇立潮头、竞争不息”的个体,更是一个个协同作战、步调一致、合作共事的集合概念。

  《多党合作在萧山的第一个篇章》发表于《民主》等报刊。2003年,《杭州统战》为此设立“萧山专栏”;《联谊报》载此文,是在2009年的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的特刊上。

  《湘湖师范与西南联大南迁办学的意义和影响》载于《红色讲坛:萧山党政论坛》(2011.2),“湘湖网”登载。这篇四千字的史论,具开创性的里程碑意义。1937年11月,来自全省各地的一百几十位湘师师生(即“萧山人”),在金海观校长的率领下,从压湖山出发,一路弦歌不辍,辗转浙闽山区,八年七易校址。拙作将其与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的南迁办学路相提并论,两者尽管规模悬殊,然在坚贞不屈、抗日救亡、树人育才的原则问题上,殊途同归:吴越文化与燕赵、京津、中原文化齐辉。

  2015年,主编《湘湖忠魂<金研通讯>集粹》。该书由百十篇文章组成,作者百余名,分布在全国各地及海外;50余万文字,涵盖从1928年浙江大学区在萧山创办省立乡村师范学校到当下,历时90年。书中的16幅插图系各历史时期的照片,还原了萧山现代教育史上壮丽的一幕。

  该书被国家、浙大和杭州、萧山等图书馆收藏。

  金海观是萧山民进的创始人,笔者兼任金海观教育思想研究会会长多年,缘于此,与湘师老校友书信、电话频繁联系,征集文史资料,追溯教育文脉;赴京向金陵、金湘(2015年年底去世)请教,回顾其父亲金海观的办学功绩;参与电视纪录片《烽火湘师路》的实地采访,并提供资料、创作文案等;撰写了《金海观传略》及校友、抗战老兵的人物通讯等文章——尽匹夫之力,把“萧山人”的文章做足做透。

  东南大学副校长黄大卫的父亲黄飞,和我联系多多。那年,他把南京电视台在正月初一播放的视频节目《邂逅南京名人雕塑》发给我,画面上,他父亲、湘师第五任校长黄质夫作为著名教育家与洪秀全、李瑞清、毛泽东等历史名人同台出现。

  《中国“乡教运动”在(萧山)湘湖》一文载《红色讲坛:萧山党政论坛》(2017.2),获悉此讯,黄老叮嘱要用挂号信寄给他,文中评价了他父亲长校湘师的史实。

  民进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萧山政治舞台上惟一的民主党派组织,我在“一人机关”工作了22年,与近两百位成员联系,日久生情,泼墨书写那些兢兢业业的萧山人。

  人物通讯《“绝”——冯耀忠和他的“毛发意雕”》在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人物》杂志(1999年6月号)上刊发。民进会员冯耀忠,生在钱江北岸,初中毕业到杭发厂工作。他志存高远,刻苦专研,潜心微雕,传承文化,名扬海外。该文的撰写历时数月,《民主》《情系中华》《杭州统战》《浙江民进》《湘湖》等报刊都登载。省委统战部和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作家协会等组织发起“统战宣传精品工程”评选,获二等奖。

  民进成员来自五湖四海,其中有半数是来自省内外的新“萧山人”。几十篇人物通讯中,有扎根萧山创业的教师、医生,文化和科技工作者。朝晖夕阳,击打键盘,浓缩传主三五十年乃至八九十年的生命历程,提炼出人生的闪光点,传递正能量:孔庆澄、陈寿椿、邵士珂、周汉(包括其连襟沈达夫)、戴一春、许云香、马达远、杨钧、章迎正、潘祖芳、王作仁、赵瑶英、何祥妹、巫凌霄、任永坚、王话敏、朱虹、夏兰娟、徐建勇、盛新农、章金顺、徐尧林、潘海燕、胡铁军、郑震……百万字高歌“萧山人”。

  萧山人创造了“萧山精神”,“萧山精神”推动着萧山人的创业创新。

  今年5月,有幸参加新时期“萧山精神”内涵讨论座谈会,窃以为:

  萧山人的精神风貌:山的风骨,潮的魂魄,蓝天的情怀。蕴涵八千年文明积淀,舒展八百里江海长卷,钟灵毓秀,人杰地名。

  山的风骨,铸就数十万围垦人的铁肩,五十万亩良田展新姿;潮的魂魄,开启百万创业者的智慧,萧山走向世界;蓝天的情怀,笑迎廿国天下客,筹办“亚运”——我是“萧山人”,百尺竿头,更上一楼。

作者:蔡惠泉     责任编辑:邵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