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进艺苑  >  文学

荷月在扬州

发布时间:2017-11-20  来源:民进辽宁省委会

放大

缩小

  乙未年荷月,江南的天气犹如喷泉一样,不停地下着雨。怀着对“扬州八怪”的浓厚兴趣,顶着七月流火的骄阳,千里迢迢来到历史名城扬州,参观了“扬州八怪”纪念馆。

  “扬州八怪”纪念馆位于市区主干道汶河北路和淮河路之间的驼岭巷西方寺内。殿内风格典雅,楠木结构建筑严谨美观,彩绘梁枋画完整无损,大殿前后清幽雅雅,翠竹园、黑松园为文人画家提供了磋商艺术的和谐休憩地。馆内展有“扬州八怪”后代人物绘制的书画精品。“扬州八怪”作品陈列室派主要人物真迹令人赞叹不已。

  “八怪”扬州崛起,画史永留名

  走进“扬州八怪”主要代表人物金农的寄居室,使人联想起以卖画为生的他在这凄凉的方丈室内,度过了晚年生活的情景。走进纪念馆,穿过草坪,但见郑板桥手书之对联:“五百年来得名世,一弹指顷定讦谟。”随之,大殿中央的人物雕塑群像,栩栩如生,映入眼帘。他们或坐或立,神志各异,有挥毫之势,有商榷之态。有交换之尊,有互勉之情。同仁们走近像前,深深鞠躬,表达了虔敬之情。经馆员介绍,方知正面案前乃绘画大师郑板桥之精明形象,让人忆起了他挥毫赋词作画的心情与意志。方家各位肖像形态,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扬州八怪”,究竟指的是哪些画家?馆内办公室的王光生一面送给我们资料,一面介绍说:“这是清代乾隆年间在扬州从事书画活动的一个画派的称呼。”接着,他向我们叙述了画派的主要人物及其业绩。这个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八个:汪士慎、黄慎、金农、高翔、李婵、郑燮、李方膺、罗聘等。“八怪”知识广博,长于诗文。他们的绘画突破了当时占“正统”地位的“四王”一派的条条框框,在继承上又有创新。固而,被“正统”画派贬为“偏”、“怪”,超出了“法度”,属于“旁门左道”,说他们只能“示崭新于一时,盛行于百里。”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几位画友边看边议论,并向王光生请教。认为一是人怪。其经历坎坷,怀着不平之气,有无限的激愤;二是作品怪。“八怪”的作品不随波逐流,有独创风格,不追随时俗,有违人们的欣赏习惯;三是创作偏离“正宗”,这是“怪”的主要原因。“八怪”与“正宗”画派的仿古摹古的僵化气韵反其道而行之。继承了石涛、徐渭、朱耷等人的创作方法,“顺其意不在迹象间”,不死守临摹古法。石涛的绘画思想,为“扬州八怪”的出现,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为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扬州八怪”从大自然中去发掘灵感,在生活中寻找题材,这在当时是使人耳日一新的。然而,人们视少见为怪异,正因为“八怪”要创造出掀天揭地之文,震惊雷雨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来自立门户,才被人贬为偏离了“正宗”。王光生语重心长地说:“八怪穷其一生,创造新的画风,对中国画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啊!”

  荷月鹤乡结缘,南北共婵娟

  听说我们是东北来的书画朋友,王光生象熟稔的老朋友似的,握着我们的手,把我们请进了馆长办公室。在这间书画满墙的室内,我们结识了副馆长、唐人书画院顾问、扬州中山书画会副会长刘扬山及纪念馆特聘书家熊百之先生。此时,外面正下着大雨,天公有意挽留。于是,我们畅谈技艺,商磋书画技巧,互赠纪念,格外热烈。我们几位画友先后在留言簿上签字并当场执笔书画,博得喝彩。精明热情的刘扬山也当即挥毫写意“鹤乡”一幅,以表达扬州人的好客之情。书家熊百之先生写就书法一幅,使我们一览“八怪”后人的风采。画友们对扬州画派之谜有一一请教了扬山馆长。他说,中国绘画是明末清初受到了保守思想的笼囿,以临摹照抄为主流,占上风,乏味萎靡。大画家石涛力主创新后,他提出的“笔墨当随时代”震动画坛,被“扬州八怪”所接受。因而,“八怪”这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家群体便闻名于世了。

  离馆前,我们又诵读了现代文人的诗章。“何谓文人画,绘画重抒情。八怪扬州崛起,画史永留名……”

  扬州之行,收获匪浅。一则了解了历史名城;二则拜谒了“八怪纪念馆”,瞻仰了诸家风采;三是为我同仁的绘画创作提供了借鉴。真乃“暑月扬州谒古城,荷月鹤乡结画缘。

  (作者系民进辽宁省委会直属工委铁路联合支部会员)

作者:邓彤     责任编辑:邵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