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风采  >  会员风采

砥砺奋进谋发展 不忘初心系扶贫

——记民进会员、登封市嵩山文化产品行业协会会长王红玲

发布时间:2018-01-30  来源:民进河南省委会

放大

缩小

  民进会员王红玲女士,秀外慧中,稳重善谋,以非凡的毅力潜心探索研究嵩山文化产品行业的发展规律,积极筹措,多方协调,成立登封市嵩山文化产品行业协会,引领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卓有成效的工作之余,她更是一个心存善念、感恩民众、无私奉献的人。

  一、稳重善谋,勇做嵩山文化产业领路人

  乘改革开放东风,登封经济及全市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猛。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作为引导并升华经济发展的文化事业应声而起。文化底蕴厚重深远的中岳嵩山,横亘中原,俯视登封。因而,近年来围绕嵩山文化的文章越做越多,相关的文化产业、文化产品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文化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同样需要有魄力的领军人物来统领全局。这一机遇,被稳重善谋的王红玲捕捉,“社团”概念立马跃入脑海,“成立行业协会,引领产业发展”当即成为王红玲坚定的信念。她很快起草方案,向市工商联递交申请,经民政部门登记成立后,王红玲带领登封市嵩山文化产品行业协会(下称协会)人员,多次深入山乡村寨,走访文化遗迹遗址,调研嵩山文化产业发展状况,数次邀请专家教授研讨嵩山文化发展的相关课题。为科学规划嵩山文化产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协会组建了以郑大、河大教授为主体成员的专家团队,立体服务行业企业。自2016年10月成立之后,协会在登封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业务辐射嵩山文化产品整个行业,取得了较快发展,引来业界不同凡响。目前有会员单位187家、个人会员657人。

  王红玲是一名会长,更是一名职员。她爱岗敬业,在把全面工作搞好的同时,还不忘处理一些驻会日常事务;她统揽全局,协会的大小事情基本上都要从她手中过一遍;她事无巨细,每次活动无论是主办方还是协办方,她都一定在现场,经常是一个电话接着一个电话,忙的不可开交。在她的带动下,协会人员团结一心,通力合作,每次活动都能出色完成任务,博得了不少上级单位和合作机构的好评和赞誉。

  协会成立一年多来,她严格要求协会人员树立团队意识,立足服务协会成员的根本原则。她带领团队多次到上海、广州、北京、杭州实地考察交流学习,累计组织专家团16余次开展嵩山文化产业产品的调研探讨,对嵩山文化产业的规范发展、长远发展,对嵩山文化特色的产品如何占领市场,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协会的稳健发展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凸显的作用立竿见影,与传承嵩山文化、发扬光大嵩山文化相关的企业慕名而来,深受鼓舞,反响强烈。仅2017年,协会就在她的带领下上报地方政府提案9项,远远高于其它社团机构,被政府有关部门多次在相关会议上点名表彰。

  二、筑巢引凤,增添登封文化新内容

  70多年前,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国家面临两种命运、两种抉择的重要历史关头,以马叙伦、王绍鏊为代表的一批文化界和工商界知识分子,忧国忧民,致力于发扬民主精神,推进中国民主政治的实现,并以此为宗旨,于1945年12月30日,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民主促进会。在与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在追求光明和进步的探索中,中国民主促进会选择了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民进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团结带领广大会员和所联系的知识分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参政党自身建设;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广泛开展调研活动,积极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和国家事务的管理,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在服务国家科学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为进一步丰富登封文化,给嵩山文化产业的科学发展注入新内容,王红玲依托自己民进会员的身份,不遗余力,多次奔走民进河南省委,在民进河南省委领导大力支持下,成功在登封设立河南民进会史展览馆。此举掀开了河南民进深入基层的新程,谱写了服务社会的新作,在大力弘扬民进光辉历史、继承民进优良传统的同时,积极助力登封文化经济发展,也有力促进了行业协会的工作。

  三、文化带动,力推登封经济新发展

  嵩阳书院是古代高等学府,是中国四大书院之一,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而又独特的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郑州大学嵩阳书院项目,作为郑州大学二级学院,2009年8月获准设立。新嵩阳书院依托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文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等人文社科院系,“赓续文脉,弘扬国学”,以培养国学人才、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发展专门人才为办学方向,逐步形成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三个层次的教育培养体系。但项目自2009年8月项目设立后,地块项目交由登封市政府征收,地标附属物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清理到位,导致项目迟迟未能推进。

  2017年2月,协会知悉情况后,王红玲积极同郑州大学联络,并个人出资50万元设立郑州大学嵩阳书院国学教育基金,主动作为,化解难题,解决困难。目前项目地表附属物已开始清理,整体工作稳步推进。郑州大学嵩阳书院作为功在当代、利泽千秋的项目,在赓续嵩阳书院千年文脉、建设国学人才培养基地、提升郑州市文化教育品位、带动登封文化经济及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

  四、不忘初心,情系贫困群众暖山乡

  2016年11月26日傍晚,王红玲走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尖冷的寒风频频吹来,她忙拉起衣领。路灯下的影子忽长忽短,回想着下午的工作,她的思绪飘忽不定。突然,一阵哭闹声传来。抬眼望去,声音来自50多米外街角的一辆农用拖拉机上。她不由自主走了过去。见来了顾客,蜷缩在拖拉机边上的中年汉子忙起身招呼:“这孩子冷,想回家。粉条特好,还剩这么些。您……来一捆?”车斗里放着捆扎好的三捆粉条。原来,他们来自边远镇颍阳的冯沟村,天黑了又冷,七八岁的男孩子哭闹着说明天要上学了,作业还没做完……最后,冯沟的中年汉子高高兴兴开着拖拉机消失在夜色里,红玲提着三小捆粉条心情沉重地拐向回家的巷子。

  第二天,王红玲专程到颍阳镇冯沟村的了解情况。她在得知村民种植的沙梨和加工的红薯粉条出现滞销时,心里涌起无比的怜悯。之后,王红玲通过组织协调,多次联系民进河南省委、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机构和单位,深入冯沟村开展扶贫活动,先后20余次组织帮助村民销售沙梨和红薯粉条,累计共帮助村民销售沙梨61000余斤,红薯粉条10000余斤,村民获利38万元。

  时时不忘初心,赤子丹心济贫,倾情为贫困群众排忧解难。王红玲响应登封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动员带领协会人员,先后在嵩阳办事处、颍阳镇、卢店镇、大冶镇陈家沟村开展精准扶贫,拿出20余万元,帮助困难户购买三轮车、收割机等农用机械12台,资助3名家庭困难学生上大学。在帮助的10余困难户中,就有3户通过扶贫帮扶脱贫。王红玲的善行义举,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亦为和谐社会建设增添了明光亮彩。2016年10月,协会被郑州市工商联评为“精准扶贫参与单位”2017年4月,王红玲被郑州市妇女联合会评为“郑州市三八红旗手”;2017年5月,王红玲被共青团郑州市委授予“郑州市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称号。

  五、蓝图初显,大格局着笔嵩山文化

  登封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既有丰厚的历史古色文化资源,又有灿烂的革命红色文化,多彩的民间文化和魅力的旅游文化资源。截止2017年底,嵩山文化产品行业协会发放调研问卷15000余份,涉及演艺娱乐业、影视服务业、印刷复制业,新闻出版发行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文化信息传输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工艺美术品的生产的辅助生产、文化用品的生产、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等领域。调研问卷得出的结论恰好呼应政府在地方经济中做出的产业结构调整部署,恰逢其时为政府提供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力佐证。

  目前登封市嵩山文化产业虽初具规模,并成为全市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但协会会长王红玲深知,行业协会秉承社会所需,履行服务国家和社会利益的管理职能。登封文化产品行业发展潜力巨大,协会工作任重道远。按照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对于嵩山文化产品的发掘、研制都需要“工匠精神”,需要创新举措、更新观念、加快发展……

  新时代新的召唤,新阶段新的职责。仰望蓝天,戮力进取的王红玲时时感到自己能成为民进人,是一种别样的美好,是一种缘分、一种追求,更是一份责任、一份收获。脚踏大地,稳健细心的王红玲真心流露出自己致力于嵩山文化事业大发展所涌起的自信与自豪……

作者: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