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风采  >  本周人物

责任·情怀·初心

——记一位民进会员助人为乐的脚步30年从未停歇

发布时间:2018-03-26  来源:民进徐州市委会

放大

缩小

  马大姐拉开抽屉,里面堆满了大小不一的证书,红色的居多,上面都是鎏金的大字。她又拖出一箱奖牌,中式的、欧式的、陶瓷的、玻璃的……五花八门。证书和奖牌,究竟有多少,马大姐没数过。她不看重这个,每次获奖之后都是悄悄放起来,甚至家人也知之甚少。

  五星级慈善义工,这是地市级的;双拥先进个人,这既有地市级也有县区级的;彭城好人奖,这是地市级媒体颁发的;助学先进个人,这是慈善社会组织颁发的……

  一直住校的女儿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妈妈竟“私藏”着这么多宝贝?!但是在正在读高中的她在那一刻似乎立即明白了,为什么周围的人,无论年龄大小都叫她妈妈“马大姐”,这声“大姐”与年龄无关,与这些奖牌、证书背后的故事相关!

  “马大姐”,真名马丽,民进会员。她的年龄并不大。之所以被称为“大姐”,是因为她助人为乐的脚步从未停歇。特别是近几年,她慈善总时长超过4000小时,相当于每天有1个多小时用在慈善事业上。

  马丽说:行善事,会被幸福包围;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行善事,幸福会成倍增长。

图为马丽和志愿者一起到火车站迎接自己资助的四川凉山孩子来徐州过夏令营。

  一封信开启的慈善之路

  马丽体味到助人的快乐源于小学四年级。那时候学校号召大家和山东沂蒙山革命老区的贫困同学“结对子”。

  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结对子”,只有那些成绩好、品德好的学生才能被学校选中。马丽是她们班被选中的少数几名同学之一。

  除了给沂蒙山区的小同学寄去了一封信之外,马丽还寄过去了书包、簿本,还有自己喜欢的课外书。一个月之后,马丽收到了回信。信的内容马丽已经记不清楚,但是清清楚楚地记得,老师在班里向同学们大声朗读了这封信。她数了一下,和她“结对子”的小朋友在信里说了7次“谢谢”。

  马丽感受到了帮助别人的喜悦,那时她并没有意识到,来自沂蒙山的那一声声“谢谢”悄悄地在心里生了根、发了芽。

  初中毕业后,马丽到济南一所军事院校就读,学习护理专业。在军校,马丽把自己的业余时间全都给了驻地周围的军嫂。“当时并没有拥军的概念。咱虽然是学员兵也是穿着军装的。”马丽说,“但在军校这几年,帮助军嫂的感觉和此前上学时学雷锋做好事以及结对子帮助小同学感觉不一样。因为穿着一身军装,所以感觉帮助别人是自己的一种责任!”

  乡镇药店的“医保”试点

  帮助别人是自己的责任!这是马丽穿上军装时的感觉,没想到,脱下那身橄榄绿,这份责任依然扛在肩上!

  军校毕业以后,马丽在贾汪区塔山镇开了一家药店。直到如今,年龄大一点的塔山人一提起“那个扎着长辫子的开药店的小姑娘”,还津津乐道。

  之所以被大家记得,并不仅仅因为马丽当年给小学校的所有留守儿童拍了一张照片寄送给他们在外打工的父母,也不单单是她捐助了当地几位生活困难的孩子,更重要的是因为她以一己之力,给镇敬老院的老人开通了免费的“医保”。

  时隔多年,在今天开来,马丽当年所做的依然是一个无人超越的“壮举”!

  马丽的药店开在镇敬老院旁边,经常会有老人来买“消炎痛”、“安乃近”。马丽知道,这些药价格便宜,只能缓解老人病痛,治标不治本。她带几位老人到镇卫生院诊断了一下,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马丽找到敬老院的负责人,该负责人向她倒了一肚子苦水,她又找到镇政府,总结下来就是两个字:“没钱!”

  马丽辗转反侧几夜没睡着,老人被病痛折磨的表情不停在她脑中闪过,她想到了当年老师在班级中大声朗读的那封信,想到了当年穿过的那身橄榄绿。一个想法在她脑中逐渐清晰起来:我把镇敬老院十几位老人的常用药全包了!

  “做出这个决定,我没过多考虑会花多少钱。一直到现在我也没有统计在这些老人身上捐出去多少药钱。”马丽说,“这不是钱的问题,也不是医者仁心的问题,只是看到了那些老人,我知道自己必须做这件事情!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大的事,就这么简单。”

  第二天,马丽请来了照相馆的工作人员到敬老院给每位老人拍照片,制作了“爱心卡”。凭这张“爱心卡”到马丽的药店看病、拿药都不要钱!而且,拿的还都是好药!

  有这好事儿?老人不信!

  拿着爱心卡去试试?看病真不要钱!

  老人有病没病都爱往马丽的药店跑,出示“爱心卡”不仅仅是为了买药,还是喜欢和“那个扎着长辫子的开药店的小姑娘”聊天。

  给镇敬老院老人免费“医保”,这个念头在马丽脑中闪过的时间不到1秒。为了这1秒,马丽坚守了7年。7年间,周围的人由怀疑到不解,最终是敬佩!

作者:张自军 晏飞     责任编辑:邵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