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进艺苑  >  文学

燕兆林:裕河之行

发布时间:2018-10-23  来源:

放大

缩小

  来到一个至高点仰望,裕河乡依山傍睡地处向阳坡面,四周郁郁葱葱的绿山环形相抱,山间的裕河从西北山谷欢笑流出,环绕乡政府从东南又欢笑流向大山深处,又几经转展流入陕西广坪河,汇入嘉陵江。这里避风、向阳、近水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赵钱坝宛如一朵美丽的奇葩,生在山中,藏再云中,裹在雾中。似云像雾飘散着,弥漫在整个空间。似有野草的青涩,又有山花的芳香。山在云中,人在雾中。云翻山,雾绕梁。云雾中飘来细细雨丝,山风中带来微微花香。山峰下,梁湾里,一座座青瓦白墙、五梁八柱带三尺廊檐的大瓦房,像一位腼腆害羞的村姑犹抱琵琶半遮面,在浓雾中时掩时露。房前,一块碧绿茶园青翠,一株翠竹绕窗来,屋后的杜仲树上不时传来鸟清脆欢快的叫声,这一切给雨雾中的农宅增添了几多妩媚,几多雅趣。后顺着五阳路而下山,又来到了乡镇政府门口,在这里让我见到了自我参加工作二十六年来首次看到的开放式的乡镇政府,没有围墙,没有坚固护栏,没有大门,意味着这里的机关单位的政务是阳光的,服务是向群众敞开的,胸怀是包容的,思维是开放的。走进乡镇政府,一位值班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赵钱坝村是裕河乡政府所在地,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153户566人。农作物以小麦、玉米、洋芋为主,经济作物以使用菌、茶叶、中药材为主,群众收入主要依靠劳务输转、特色产业等。2008年前这里居住着四五十户人家,“5.12”地震灾后重建,裕河乡经过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因地制宜,统筹重点,将山坡巧妙地整治开拓出三条街道雏形,依山而建成整体村落。将附近居住在深山老林里的部分农户迁移至赵钱坝,现已形成了二百多户的村庄。二层高的小洋楼,宽阔的街道,清洁的卫生,有序的排水渠,太阳能路灯,新奇的景观小品,林林总总的店面商铺,温馨宜人的客栈旅馆,形成了功能齐全的、适宜乡村旅游的美丽乡村。这个村沿河而立,沿坡而居,环山相拥,民居多为巴蜀风格建筑。村落四面环山,一河流中,路随山势转,曲折迂回,绵延数里。裕河,四面环山,山峰高耸,山坡陡峻,植被茂盛,郁郁葱葱,山峰下,小桥流水人家,房前屋后茶叶飘香,裕河水清澈见底,奇花异草白鸟和鸣,可谓是鸟语花香。一排排灾后重建的楼房拔地而起,一座座干净整洁、瓷砖贴面的楼房矗立在山中,彰显着惠农政策的温暖和大爱,凝结了农家人的辛劳。一串串黄玉米、白玉米、火红的辣椒……农家小院里其乐融融,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和谐吉祥。

  在裕河赵钱坝呆了不到20个小时,我随意走了一圈,走马观花游玩了行程里的几个地方就要启程奔赴回家了。如此植被丰富,空气清新,美丽如画的小山村,在我所走过的地方,尤其在武都区境内,还是不多见的。据村官梦涛涛讲,是“5.12地震灾后重建”和“新农村建设”让部分深居大山的村社群众搬迁到乡政府所在地----赵钱坝,住进了干净整洁、瓷砖贴面的楼房,水泥路硬化街道贯穿全村。群众告别了茅草屋,生活方式、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几年来,村庄发生的巨变,说“巨变“一点也不夸张。如何实现安居乐业,致富奔小康,是新一届乡党委、乡政府面临的新挑战。“十二五”期间,裕河乡被陇南市委确定为旅游开发中心地位,当地政府将抓住这一发展机遇,以旅游业带动当地服务业大发展,带动特色产业发展,使“赏景品尝豆花面,一溪活水煮毛尖”成为裕河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乘上返城的班车,算是圆满完成了这次裕河之旅。在车上我陷入沉思:裕河,不仅是森林的王国,也是山的世界。重重叠叠相拥相依的奇峰峻岭,或昂然屹立或岿然打坐或侧首顾盼或翘首远方,各具形态,气象万千,伟岸中透着灵气,俊秀里含着坚毅。绕行于峰谷间的裕河水也是别具韵致,翡翠般的绿,和五彩斑斓的峰峦相映成趣,让人弄不清是裕河水浸染了裕河山的壮美,还是裕河的山养育了裕河水的神韵。在行进裕河途中,一路上几乎看不到一块裸露的土地,最浅的植被就是一垄垄一行行纹理有致的绿色茶园。山光水色,让人遐思无限,心底里不觉涌出一股想将自己融入此山此水的冲动。这就是我梦幻中的裕河,这就是氤氲雾气、清香四溢的茶乡。时下,裕河的发展虽然还正在起步,群众的观念和思想也正在变化,五阳公路的畅通,产业开发的号角,劳务输出的大军,国家各项惠农富农政策的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役已经打响,勤劳朴实的村民,物产丰裕的秉赋,乡村旅游的兴起正成为凑响讨伐贫穷、建设幸福村居、打造美丽裕河的战斗乐章!

  一场细雨,一个背包、一把雨伞、一部手机,成就了我这次来裕河沐雨的心悸。离开赵钱坝,绿树成荫的古树老藤,失去了往日的蝉鸣鸟语,把迷失缠绕入我的思绪,新房老屋、巴山蜀水,汉瓦波光,向我默许致意。裕河之行,让我第一次走进了位居甘陕川三省交界处、有着陇东南西双版纳之称的裕河风景旅游区,领略了秦岭—岷山之间这条重要生境走廊的神奇和魅力。这里有原生态的森林风光,清新的空气,悦耳的鸟鸣,远处缭绕的云雾,碧绿的茶园,清澈的河水,古朴的民居等很多景观,让人恋恋不舍。

  作者简介:

  燕兆林,笔名,燕祥,网名,竹海问柳,男,汉,生于1967年9月,祖籍四川省蓬安县,现居甘肃陇南康县。民进会员。系《半月谈》社情民意观察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家报》社会员。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管专业,大专文凭,1990年4月份参加财政工作至今二十九年,其中借调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工作七年。现就职于康县平洛镇财政所。善于从事新闻,散文,论文等写作,先后在《中国财经报》,《县乡财政》,《半月谈》,《甘肃日报》,《中国特产报》,《陇南日报》,《作家报》等报刊杂志刊发作品,多次获优秀等次奖。

作者: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