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翃:40年中我的三个“5”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人们都在以各种方式纪念这一不平凡的历程。作为成长于斯、受益于斯的我,每每提及此话题,在感慨万千之余,惊奇地发现伴随40年的变迁,我的经历居然奇迹般地出现三个“5”。
恢复高考制度第5年我考入大学
1981年,在经历万人齐挤独木桥的拼搏、煎熬之后,我终于成为四川师范学院(现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的一名学生。我至今清楚地记得,当我接到录取通知书时,母亲一把将我和当时已在四川财经学院(现西南财经大学)读书的姐姐搂在怀中,反复说的都是同样一句话“我的两个女儿都成为大学生了”,而父亲则赫赫笑着看我们三人哭中带笑、笑里有泪……
当时能考上大学,于自身而言,算是自寻的一条很好出路;而对于经历“文革”灾难,尚未彻底落实政策的父母,无疑是一次最大的精神慰籍……那时,母亲每月领了工资,都会直奔邮局,给我和姐姐各寄30元(后来又提高到45元)。尽管我一再说明,师范生每月有17.5元的补助,最多10元就够了,但母亲以两个女儿要一视同仁为由,一直没有降低我的额度……
大学毕业第5年我调入统战系统
当一名好教师,是我的愿望;四年寒窗,我也一直在为这个目标努力。但毕业时,我被选调到企业工作,成为当时为数甚少的师范生没有从事教师职业者中的一员。企业工作到第五个年头,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一纸调令改变了我企业干部的身份,从此,与统一战线结下了不解之缘…… 刚调入成都市委统战部时,正值东欧上演“剧变”,我明显地感觉到我的同事们心情都很压抑……直到时年底,中共中央正式公布《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后,大家的“心神”才得以稳住。次年6月,第17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召开,江泽民发表重要讲话,会后全国统战系统掀起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的热潮,在整理传达提纲、草拟贯彻文稿、参与制定实施意见的过程中,我与统战工作“初识”了。
随后的26年间,中央一共召开了四次同类会议,特别是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以及2005和2006年先后制定的两个5号文件、2007年发布《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2015年颁布《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不仅推进了统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更为重要的是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在宪法中的地位,并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第一步党内法规……伴随着这些重要会议、重大决策、重要文件精神的消化学习贯彻落实,我对统战工作也实现了从相识到相融。
今年在“五一口号”发布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新型政党制度的论断,用三个“新”以及“有效避免”三种“弊端”作出精准概述,对这个制度蕴含的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能“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的密码进行了精辟诠释,表明迈入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既要继承中国这一政党制度,又要实现新的超越。在学习领会这一论断的深刻内涵的同时,我开始关注制度效能的研究。
在见证和参与统一战线发展的进程中,我也由一名对其只是书本上了解一些的“门外人”,逐步成长为有一定统战思维、业务还算熟悉的“老兵”。
结婚后我搬了5次家
1985年7月,向单位报到后我入住一间16平米的单身宿舍。1988年结婚时,单位分我一套65平方的新房。调入机关4年后,我搬进了成都市委分给我的房改房。从2000年至今,我又搬了三次家。5次搬家,我的住房无论是面积、房型还是环境,都得到了很大改善。
40年中的这三个5,关乎我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是我人生坐标中无论如何也忽略不了的三个节点。第一个“5”,虽然短暂,但让我的人生有了一个相对幸运的开端;第二个“5”,我在从“门外人”努力成为“门内人”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不虚度光阴带给自己的那份很难用言语表述的充实感;而第三个“5”,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不仅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建设者,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享用者。因此,拥护改革开放、愿以自身微薄之力继续为国家的进一步改革开放鼓与呼是我今生不曾改变、不会改变、不能改变的初心!
(作者系民进四川省委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