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玲:回望四十年,感怀亲历见
出生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我在儿时的懵懂中目睹了文革的发生,在训蒙之初就被要求学黄帅“反潮流”,学张铁生“交白卷”,课上画红旗课下唱样板戏 ,混乱动荡的岁月,迷迷糊糊的童年!
记得刚升入初中,有一天老师突然特别兴奋的跟我们说:“孩子们,你们真幸运,你们终于有机会考大学了!”我不知道,她为什么那么激动,我只知道,从小到大,我不知道上大学还要考试,村里干部们的子女好几个都是小学文化就被推荐进了大学的。当时在我们的认知中,大学是遥不可及的,那只是大多数人的梦幻奇境。而今老师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上大学,只要好好读书。当时读书的动力很单纯,谈不上什么“远大理想”。那时看到爸爸妈妈每天特别辛苦的劳作,一年到头只盼着少欠生产队的债,要是哪一年的年终能有十几或几十块钱的收入就是大好年景了,谁愿意永远重复这样的日子呢?爸爸在文革前因成绩优秀被学校保送上北航,但因奶奶身体不好,家里缺乏劳动力,爷爷坚决不让爸爸离开家。放弃学业是爸爸一辈子的遗憾。恢复高考的消息刚刚传出,爸爸激动的跟我说:“玲儿,这是天大的好消息!家里的事儿你别管,你只要好好念书,你能念到哪儿我砸锅卖铁也供你到哪儿!”我当时并不懂爸爸要我替他圆梦的心情,只是觉得该听他的话。那以后的日子我几乎每次考试都要给他拿回年级前三名的奖状,我知道那个时刻他是最开怀的。
1978年12月的一天,从广播里听到了一个重要新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隆重召开,全面拨乱反正,实施改革开放。很快,各行各业投入了改革的洪流,迎来了春天的勃勃生机。那一年,村子里考出了全乡第一个大学生,村子里顿时沸腾了,奔走相告,兴奋的都好像自己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虽然没有互联网,但是没几天全乡几乎人尽皆知。上大学,那可是普通百姓很多年来不敢想的事儿啊。这件事对我也是巨大的激励,我能做的,就是发奋努力。爷爷也不无遗憾的对我说,孙女啊,你爸爸的前程让我给耽误了,你一定要好好进步,别耽误自己呀!我使劲地点头,为爷爷的觉醒,也为自己加油。 1982年的高考是我圆几代人梦的舞台,感谢这个时代,我终于走进了大学的殿堂,这是我们两千多人的村子里的第一个女大学生。
大学毕业后,我做了一名中学教师,我庆幸自己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庆幸自己被这股洪流推动着,鼓舞着,同时更被我所热爱的这份事业激励着、收获着。
我一直担任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努力以良好的师德感染学生,以真诚和爱心打动学生,以和谐民主的氛围凝聚学生,以心灵的沟通转化学生,以扎实的基本功和灵活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让学生在被爱中学会做人做事。我带了十多届高三毕业班,不仅年年被评为先进班集体,在高考中还多次100%达到大学本科录取分数线。学生们称呼我“妈妈老师!”,家长们对我说:“我们和孩子一辈子感激您!”。
教学技能的提升源于不断的理论学习、教学实践和过程反思。我的示范课、评优课、录像课获得国家级、市区级奖励几十次。教学和教研论文获得国家级和市、区级奖励上百篇,由我主编的北京市地方课程教材和教育论著总计达1100多万字。我多次被评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作为党派成员我也努力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我担任过北京市政协委员和大兴区政协委员,在历次市、区两会上,积极发言和撰写提案。有多个提案被市政协和区政协评为优秀提案。接受北京电视台、《北京日报》、等十几家媒体采访,宣传两会精神,传递百姓声音。受聘为北京电视台《北京议事厅》栏目顾问,就有关百姓关心的话题制作多期节目,特别是在央视一套的赈灾节目中的演讲感动很多电视观众,那期节目还成为了一些高校的德育课视频教材。
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我还经常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认真地总结和反思,写出了近五万字的工作案例和体会。发表在《班主任》杂志、《中国教师报》等十多种报刊杂志上。受邀赴全国三十个省的上百个市县做教学和德育工作报告,听众达数万人次。我的工作也得到了各级有关部门的肯定。曾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紫禁杯特级优秀班主任、北京市首届中小学十佳班主任、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北京市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这些成绩虽然有一些自己的努力,更有太多的关爱与关怀,我对此满怀感动和感恩!
1984年我参加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国庆阅兵,走在了“小平你好”的队列中,那次阅兵我把它看做是改革开放的大誓师,2015年,我又参加了9.3大阅兵,站在了天安门的观礼台上。这次更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总号角。共和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砥砺前行,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为自己亲历其中而倍感荣幸和自豪。
作为一名民进会员,我深知老一辈民进人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共同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新一代民进人为共和国的发展和强盛集智聚力铸就了新时代的辉煌。我们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合作初心,脚踏实地前行!
(作者系民进中央委员,北京大兴区第一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