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卫:做一个无愧于时代的党派成员
——我亲历的统一战线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政协委员的使命与担当
作为党派推荐的政协委员,我认为,组织推荐自己担任政协委员,是希望自己能在这个更大的舞台上,发出民进的声音。作为一名民进会员,就要努力担当起这份责任,不辜负组织托付。参政议政,履职为民,是政协履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身为研究人员,我认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近年来,我先后赴江西、河南、贵州、甘肃、四川、吉林、湖南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分别就职业教育、民办教育、扶贫攻坚中教育信息化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特殊教育、学前教育、农村儿童营养餐计划实施等重大问题进行调研,足迹遍及城市、农村、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连片特困地区。还随全国政协代表团赴加拿大、美国调研职业教育发展问题。每次调研活动,我都努力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用眼睛看,寻找经验,发现问题;用耳朵听,了解政府和百姓的诉求,从而提出精准可行的建议。
多年的履职实践让我深感政协委员仅靠个人一己之力,闭门造车,难以形成高质量建议。唯有开拓参政议政平台和空间,汇聚多方力量和智慧,才能提出“接地气”的意见和建议。人民政协报、中国教育报对此有过专访,报道我众多提案背后的“功课”。
其中的“功课”之一,就是定期组织参政议政沙龙,形成头脑风暴,组织撰写了一系列有关经济、社会热点问题的提案。如“创新政府管制模式 鼓励新兴业态发展”“激活社会资本参与 促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抓住症结,加快‘城市病’治理步伐”“切实推进居民自治实践,探索基层管理创新路径”等等,这些提案的准备和生成,体现了界别呼声和各方智慧。
我先后提出100多件提案,涉及教育、科技、文化、社会管理等领域。其中,“提升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培育核心价值观”两篇提案分别被列为2013、2015年全国政协重点督办提案。“关于治理择校热需标本兼治”的提案被评为十二届全国政协优秀提案。有关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强化教育智库建设、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等提案受到高度关注,及时被相关政府部门采纳并转化为政策。关注多年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法问题,2016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我先后受邀在全国政协有关职业教育的专题协商会,以脱贫攻坚为专题的常委会,围绕学前教育、农村儿童营养餐计划实施等建言献策的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发言。为了记录担任政协委员的心路历程和参政足迹,我出版了《言为心声:参政议政的足音》《有思有行:改变教育的视角》等著作。
(作者系民进中央委员、上海市委会专职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