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忠:药理学基础研究欣欣向荣
改革开放的40年对中国科学研究领域,尤其是药理学领域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国际领域上从几乎悄无声息,发展到现在的欣欣向荣。
而我的研究经历也部分见证了这一伟大的变化历程。90年代末,当时回国的科研工作者并不是很多,因为不像现在国内的科研条件那么成熟。但我觉得,在国外自己做的成果包括专利都属于外国的,没有自主权,所以我在博士毕业后从日本回国,想为自己国家做点贡献。我克服了一开始经费有限、实验条件简陋等各方面的困难,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研究方向聚焦在脑缺血和癫痫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靶点的研究。经过多年的耕耘,并在前辈和同行的帮助下,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证实了组胺及其受体在脑卒中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同时利用光遗传学及多通道脑电等技术,揭示了癫痫发生早期异常网络的特征,为脑卒中和癫痫的发病和治疗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并提供了具有潜在价值的药物靶点。在此基础上,我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并获得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药理学会施维雅青年药理学工作者奖和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研究成果也先后获得浙江省和教育部的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近年来,我国在科学研究领域的高速发展,不仅体现在国家对学科发展的推动、研究工作的资助上,也体现在对人才引进、国际交流的重视。我也紧跟时代脉搏,在科研工作的同时,注重青年人才的培养,我的课题组先后培养了施维雅青年药理学工作者奖获得者4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为药理学科的发展培养骨干成员或后备人才。同时,我还正在培养3位国际学生,进一步促进国际交流。在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后,我也仍将秉持扎扎实实地做人、做事和做学问的原则,在新的时代,在药理学研究道路上砥砺前行。
(作者系浙江省委会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