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进艺苑  >  文学  >  纪念改革开放40年

尚勋武:四十年,见证国家民主政治成长

发布时间:2018-11-08  来源:民进甘肃省委会

放大

缩小

  1979年我通过高考进入大学读书。那时候,对我们刚入大学的学生,政治只是一门考试课,并没有去认真理解其意义。在大学期间,所经历的最深刻印象的事件是家里开始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村上在1980年实行自愿组织小组承包,1982年完成分田到户,村集体所有的财产,能拆分的都分到了户,人民公社宣布改为乡政府。我的父亲,一位一直想入党,最终也没有成为党员的积极分子,处在十分矛盾的状态,寒暑假,常把自己的纠结和我交流,我们父子常常争论,但是互相不能说服彼此。我讲的是分田到户后,劳动时间自由了,劳动效率提高了,多打了粮食,吃饱了肚子。我的父亲看到的是生产队里的拖拉机被拆分了,不能用了,田间正在生长的杨树还没有成材,就有人家挖了当薪材烧了。他心疼的是村上积累的财富。我也只是一种“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国家改革政策,应该执行的盲从,并没有什么可以说服父亲的理由。对于我,一个刚离开山村,进入大学的年轻人,理解国家改革开放政策是有难度的。受父亲的影响,我有着朴素的爱党爱国的情结。所以,在大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向系党支部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1983年,我留校作了一位教师。系党支部书记找我谈话,表扬我入党的态度,要我每个月写一份思想汇报和入党申请书,我以为没有必要。我认为,按照党章规定,提出入党申请的人,不提出撤回申请,他的申请就是有效的。组织应该考察我的工作表现,而不是要我月月提出申请。没有谈拢,入党的事就搁置下了。

  1999年9月,我加入了中国民主促进会。此前的十多年,我一门心思在科研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省上人事部门看我不是党员,把我的材料推荐给了统战部,统战部把我推荐给了民进甘肃省委会。

  2000年,我参加了民进中央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举办的第二次青年骨干培训班。这次学习虽然只有一个星期的时间,但对我此后的成长进步产生了巨大作用。我第一次认真地对待政治、政党制度、执政党、参政党、民主党派这些政治术语。研究和体会民进的前辈为什么会认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真正的希望所在,得出“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是在正道上行”的结论,并作出这样的政治嘱托。研究和体会1989年中共中央制定并印发《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就是这份我们常说的中发〔1989〕14号文件,首次提出了参政党概念。从国家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建设的高度,对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和多党合作中的地位给予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明确了民主党派的政党利益实现方式为“一个参加三个参与”,即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此前,我常听人说民主党派是政治花瓶,是做样子的。这份文件的制定在中国政党制度建设历程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是对国际政党制度建设的重大贡献。仅从字面上看,民主党派就不是置身度外的政治组织,回答了“花瓶”论。

作者:尚勋武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