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进艺苑  >  文学  >  纪念改革开放40年

陈玲:母亲的“工资梦”

发布时间:2018-11-09  来源:民进广西区委会

放大

缩小

  母亲在她的五个孩子出生前在县城工厂上班。我两岁那年,随着“精简下放”的大流,母亲领着我回到父亲的原籍——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在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不会操作农事而遭遇非议的不适和苦闷中,四个弟弟妹妹相继降生。为了生计,母亲日复一日地劳作,在忙碌中把自己淹没在一群普通的村妇中。偶遇阴雨天气,不能下地时,母亲会一边织毛衣,一边跟我们说起她的过去,说起她在城里上班,说起她曾经的朋友、同事。每当这时,母亲的脸上会露出平时难得一见的笑容,眼里闪着光芒。

  随着国家回城政策的落实,母亲在离开三十年后领到了标志着城里人身份的粮油簿,一家人在城里和父亲团聚了。但母亲没有固定的工作,白天在糖厂做临时工,晚上在家帮别人加工蚊帐。几年下来,除了维持家里的基本开销,母亲省吃俭用偷偷地为自己攒了两万元的养老钱。母亲七十一岁那年拿出自己积攒多年的两万多元钱,再向亲戚借了一万元,买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从此她也像父亲一样按月领退休金了。母亲为此异常兴奋,逢人便说,还专门打电话告知远方的亲朋好友。母亲总是说我现在有工资领了。这是母亲有意把退休金叫成工资,也许她在心里已经把年轻时曾经在城里上班的身份自我恢复了。

  刚开始母亲的月“工资”是八百多元,至今在连续十年每年增加“百分之十”后,母亲今年每月可领到二千三百元。父亲说,按这样的势头,用不了几年,母亲的工资就会超过他了。父亲的话语中含着些许“羡慕嫉妒恨”。母亲领“工资”前,对父亲这位有着四十一年工龄、解放前参加工作的“老革命”,总是仰视,总有些气短。现在两人偶有矛盾发生争吵时,母亲总会显出前所未有的底气。

  近年,母亲患有老年痴呆,许多事常常会忘记,严重时偶尔会忘记自己的住所。但每月领“工资”从没忘过。不管手头有钱没钱,需不需要花钱,她都要把钱领出来,哪怕放在身上一阵子再存回去。

  一个返城无业居民想“领工资”,这在过去无疑是一种奢望,是一种好逸恶劳的“小资”思想。但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年后的中国成为了现实。它除了给像母亲一样在企业工作过的城市居民一份生活的保障,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活得体面,活得有尊严。

  母亲的“工资梦”正是千千万万个平凡而普通的中国人希望人人有保障个个享福利的中国梦。现在,不仅母亲的梦成为了现实,在中国,无论职业,无论身份,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已实现制度全覆盖,就连世代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也不例外。

  改革开放四十年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老百姓的许多梦想成为了现实。我深信,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逐步推进,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中国梦必将成为现实。

  (作者系广西玉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进玉林市委会主委)

作者:陈玲     责任编辑:邵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