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进艺苑  >  文学  >  纪念改革开放40年

李姣:我与深圳的缘

发布时间:2018-11-09  来源:民进广东省委会

放大

缩小

  我与深圳有缘。

  1980年我出生时,正值深圳经济特区成立。此前,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改变当代中国国运的改革开放大幕就此拉开;1979年7月,袁庚带领蛇口工业区指挥团队点燃了震天动地的开山炮,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炮响。深圳,客家方言“田间的深水沟”,这个充满农业文化气息的名字,从此被世界瞩目。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向沉寂的华夏大地,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到处都经历着沧桑巨变。这四十年中,深圳四海人才荟萃,八方技术聚集,每一天都在演绎着开拓进取的中国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外柔内刚,具有高度包融性和适应性,历来都有在极度困境中变通求生存的基因。改革开放也是这样,已经跟具体国情紧密结合起来,具有深厚的生命力。邓小平说:“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深圳的发展和经验,就是改革和开放。我很幸运在改革开放的号角中出生,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成长。今天,改革和开放已成为深圳的根和魂,“创新”是我在深圳工作16年最强烈的感受。

  初中时就听说深圳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是淘金、追梦的地方,那时候也感叹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也震惊于“杀出一条血路来”的悲壮。2002年我大学毕业,终于南下来到深圳。七月的南国,凤凰花鲜艳,夹竹桃绽放,白玉兰溢香,我喜欢上了这座与我同龄的年轻的城市。我喜欢深圳,不仅是因为这里物质丰富、风光秀丽,更主要是被那种朝气蓬勃、充满希望的气息所吸引。“来了就是深圳人”,我决心在深圳这片热土上留下来。

  我开始找工作,各个人才交流市场去跑,到处递交简历,到处推销自己。努力就有收获,深圳从来不埋没人才。不久我便成功地成为富士康集团的一名师级干部员工,在深圳有了稳定的立足之地。这一干就是四年,企业里的四年不是普通的四年,台企中的四年对一个人的历练则更为难得。我就职于全球机构采购处,熟练的英文和电脑知识让我脱颖而出,很快便独立负责欧美地区的钢卷采购工作并兼职经理助理……在这里,我学会了良好的沟通技巧;在这里,我掌握了如何解压;在这里,我知道了执行力的重要性;在这里,我真切的感受到了深圳速度。

  2007年又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那一年我离开了富士康。先后到龙岗区文化中心、龙岗区图书馆工作。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完全改变了,之前的压力不见了,之前的加班没有了,突然感到好失落!但我很快就调整好心态,让工作重新充实起来,开始主动建议并建立英文网站、撰写论文走专业职称路线……很快又融入到新的工作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

  2013年,机缘巧合,我加入了中国民主促进会,成为一名参政议政的民主党派的成员。我将这一平台与本职岗位相结合,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和内容,切实为群众提供有需要的服务,自己也不断学习和进步。

作者:李姣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