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燕妮:轻翻时光的影集
——我眼中的改革开放
1978年,改革开放的号角在神州大地吹响,那时的我还没有出生,第一次知道“改革开放”这四个字是在小学课堂里,我听老师讲过,却并不能理解其深刻含义。慢慢长大后,我知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了解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成长的同时感受到了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直至上大学再到参加工作,我才真正理解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和其所具有的深远历史意义。
我是一个90后,我出生时改革开放的浪潮正在翻涌,我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都在感受着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变化。人们常说时光荏苒,是啊,打开记忆的大门,回首走过的日子,就像翻开一本时光的影集,每一页都是难忘的记忆,每一页都记载着历史的变迁。
记得小时候我家住在县城里,那时候家里已经有了21寸彩色电视,可以看到国产动画和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给我的童年带来了许多欢乐。全村只有一台电视的场面我只是像听故事一样的听妈妈讲起过,再后来电视的发展有了等离子、液晶屏幕、曲面电视,更多的智能家居产品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1997年和1999年,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怀抱,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完成了实现祖国统一的重要一步。那时的我已成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学唱了《东方之珠》和《七子之歌》。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的前提,是改革开放后国家综合国力日益强盛,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后的结果。
千禧年伊始,繁荣富强的祖国喜事连连,先是申奥成功,继而成功入世,一切都在展示祖国的日益强大。那时刚上五年级的我也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学校已经开始上计算机课了,第一次接触计算机好奇又不敢随意按键的情景还历历在目。短短十多年,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已全面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里,成为新型平台和各种变革不可或缺的力量。再后来具有强大功能的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工作、通讯、娱乐不可缺少的工具。
2004年我上初中,跟随着父母从县城来到了市里,学校离家有些距离,每天需要乘坐公交,那时的公交车不仅车次少,稍远的地方还没通车。现在经过持续不断的城区规划和改造,市区已实现城区公交全覆盖,并且针对旅游景点开通了旅游专线,便捷的网约车和移动终端支付触手可及,这一切的便利,都是在生活中可以切身体会到的改变。
2009年,我外出求学,绿皮火车是那时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2012年延安到西安开通了动车,使出行更加方便和快捷,不久的将来还要开通高铁,动车和高铁改变了城市间的距离,也在悄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从以前“一票难求”,到现在的“说走就走”。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和大众交通工具,动车和高铁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中的发展和贡献有目共睹,它和祖国共成长,同奋进,不断发出着时代的最强音。
大学毕业后我成为一名幼儿教师,对学前教育在改革开放40年里的变化发展深有感触。记得我小时候的幼儿园很简单,印象中大多数时间就是玩玩具,老师更像阿姨和保姆。但是在今天已经很少有人会再这样看待学前教育了,现在的幼儿园,每个教室都有独立的卫生间、卧室,每班都配备教学平板电脑,多媒体教学全覆盖,幼儿园配备有美工操作室、生活体验室、科学发现室等专业化部室,为支持幼儿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以儿童观、教育观的改变为先导的幼儿园教育实践改革正在进行,一系列新的教育观念正在产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相继颁布,让广大幼教工作者充分认识生活和游戏对幼儿成长的教育价值。目前,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也在逐步提高,教师学历层次整体上移,大批毕业于专业师范院校的本科生正在走上幼教岗位。2018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为建设新时代高素质的幼儿教师队伍提供了行动指南。
时光流逝,不知不觉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走过了四十年的光荣历程,四十年来一条条土路变成了高速公路,一辆辆自行车变成了小轿车。公共汽车、城市轻轨、高铁动车,贯穿每个街镇,条条航线散射到全国各地乃至国外,乘飞机出国旅游已不再是稀罕事。交通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民生活方式,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祖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祖国实力进一步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作为改革开放的一名受益者,我庆幸自己生逢其时。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站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时间节点,回顾祖国不断前行的剪影,目睹时代前进的步伐,感恩人民的生活之幸福美好,我从内心拥护赞成感激改革开放。作为当代青年,在国家面临着重要发展机遇的时刻,更应该充满信心,积极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愿改革开放的脚步更加稳进向前,愿祖国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