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萌:生命中的三帧照片
我的母亲叫赵春,一位照亮我人生春天的伟大母亲,用她孱弱的身躯,纤细的素手,刺绣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锦绣人生。
在我的成长记忆中,母亲用生命织绣明天,用真情舞出人生,用一帧帧珍贵的照片装扮我的人生。
第一帧照片:没齿难忘
爱由心生。没错,有一种爱叫执着,它始自原生态,发自内心,母亲便是“执着”的歌者与舞者。至今,在家里的墙上还挂着一副年代久远的黑白照。照片上是一位慈祥、端庄的老者,她手拄拐杖,目视前方,表情严肃,浅座于椅。对于出生于80后的我,还从未见过传说中的“小脚女人”,照片中的老者即是。她的脚前端呈锥形,10余公分许,脚上的绣花鞋难得一见。据母亲讲,照片中的老人便是她的祖母,我的外曾祖母,边氏,民国时期关庄人,出身豪门宅邸,自幼蒙学刺绣,针法多变,设色多样,技法了得,是远近闻名的“绣娘”。当时想学艺的人远至广东、福建,近至乡里乡亲。然而,外曾祖母一度拒绝,婉言相推。母亲说,外曾祖母一生只有两位徒弟,一位是王氏女子,现已因故隔阳。第二位徒弟便是母亲。之所以能成为“绣娘”的徒弟,缘于她幼时无奶喂养,生活多艰,“绣娘”自生怜爱,引孙为徒。母亲6岁便随外曾祖母穿针引线,咿呀学艺。当时的绣品大多拘囿于日常生活用品,多为裹肚、围嘴、口水肩、手帕、鞋子、针线包、烟袋包、桩子枕头等。然而,懵懂的母亲在“绣娘”严传下,手艺日臻见好,逐渐成熟丰富,各种技法烂记于心、娴熟于手。至10余岁时,母亲已经是远近闻名的“绣姑娘”了,乡里乡亲的红白喜事、新居乔迁、作坊开张……离不开母亲的巧手。自那以后,“绣娘”对“绣姑娘”是偏爱有加,将母亲视为骄傲,时常令母亲在家“守闺”,积攒活络。也正因此,家里的光景日渐好转,慢慢丰裕起来。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千门万户,也荡涤着人们向往大千世界的美好愿景。母亲自然成为一名“弄潮儿”,她毫不犹豫的冲破世俗藩篱,撇下父亲和年幼的我,毅然决然步入省城书画大学,接受正规教育,沐浴艺术之光。自我上初中时,印象中母亲已前往“四大名绣”的源产地及甘肃、山东、北京、上海等地。每次都是隔年回家,每次回家都是“歇店”,每次“进店”礼物都是绣花架子、绣布、针线和厚重的日记本,此外还有上好的华丰“三鲜伊面”。那种味道,那种感觉,对于现在的我就是“奢望”。也难怪,现如今母亲对我这个独女是关爱有加,报以偿之。
现如今,已为人母的我,总在想:一位农村母亲,在国家始为发达之初,为了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只身他乡,撕除世俗,“抛夫弃子”,那该要多大的勇气呀!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她如此执着,唇齿相依!
第二帧照片:不能相忘
人如其名(赵春)。母亲的心里始终亮堂着通往春天的那盏照明灯。每每夜至初更时,母亲便会提起一种人群:她的那些学徒们。影集里的第一张发黄的黑白照片,演绎着母亲如歌的岁月,易逝的青春。照片中的那些姑娘们,个个喜笑颜开,或相挽,或相依,或相扶,宛如一家人。这群活泼、聪慧、心灵、手巧的姑娘们便是母亲首期刺绣培训班的学徒。
提起办班,还要从上世纪80年代说起。母亲四处“漂泊学艺”归来后,心里总有一种夙愿:想举办一个成规模的刺绣作坊(刺绣厂)。可是员工从哪里来?举办培训班,授之以渔,授业传道自成为佳选路径。一说二做,母亲便四处寻找厂地,终于在热心人的帮助下,在母亲的故乡——原耀县寺沟乡的大队部,首期培训班开班落成。没想到的是,首次办班前来报名的姑娘们竟达54人。这样一来,母亲只好分班分期举行。因为,这样的活计需要的是“手把手”、“一对一”式的“精品班”。唯有这样,学员们才会有收获,有作为。为了提高学习质量,母亲索性将铺盖卷到大队部,吃住在大队部,宁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严厉的母亲,愣是“卡”住了20多个姑娘,只有一半学员顺利毕业。随后,母亲奔波于耀县孙塬镇、董家河镇、石柱乡,宜君县云梦乡、棋盘镇、尧生乡,郊区红土镇、金锁关镇……,铜川的角角落落都有母亲的足迹。每到一处,母亲克己为人,精诚所至,总是受到当地人们的热情接待。现如今,母亲的学员远至广东、江苏、湖南、山东,累计起来,学徒们竟有2000余人,班次百余期。
首个刺绣作坊,是在家里举办的。那时,母亲到处寻订单、跑业务,选丝线、进布料。有次,客商活络要的急,母亲干脆买来两口大口径、深底锅,雇人在家做起了“大锅饭”。有了母亲上好的手艺,业务渐渐频繁起来,家庭式作坊远不能满足。于是,母亲便在村里的村办小学(已撤并)开办起来。此时的业务小到刺绣婚装、裹肚、旗袍等生活用品,大到上墙装饰的壁挂、中堂、屏风等工艺品,越来越多的客商认识了母亲,也认识了秦绣。此时,母亲的手艺已炉火纯青,率领近百名妇女共同绣制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献礼作品《红凤绣帐》。绣品《喜鹊登梅》、《吉祥三宝》、《坐虎针龙》等作品被中宣部收藏,《龟蛇图》、《鹰》、《金陵十二钗》等作品被作品入选第11届亚运会。也正因此,母亲的各种殊荣接踵而来:陕西省“双学双比女能手”、“耀县刺绣魁手”“耀县自学成才先进个人”、“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入围奖、陕西省手工技艺先进女能手、铜川市首届妇女手工艺技能大赛一等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女人的青春是短暂的,也是美丽的。所侍的如果仅是容貌,那么,终有一天她会发现自己一无所有。与其,这样白白浪费掉,不如将它发挥到极致。母亲,便是这个舞台上的创业舞者。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