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进艺苑  >  文学  >  纪念改革开放40年

钟潜:我的这四十年

发布时间:2018-11-14  来源:民进四川省委会

放大

缩小

  1978年

  这一年,我八岁,小学二年级。家里新添了一台黑白电视机。于是每天写完作业后看电视的地点从单位会议室转换到了自己家里。电视节目实在少,有印象的是一个外国片《加里森敢死队》,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播完就不再播了,以致多年后还在纠结敢死队的人到底有没有死完呢。电视节目太少导致听收音机的时间还多一些,父母很少有担心孩子沉迷电视影响学习影响视力的时候。

  认真上课认真写作业的目的是为了每天几分钱的零花钱。虽然学校到家的距离不长,放学回家的路程却成了一天最快乐的时光。晃晃荡荡边走边玩,守在爆米花摊旁边,“轰”的一声巨响后,花一分钱买上一份爆米花,一直吃到家门口。或者花一分钱买几张“糯米纸”,到家时唇齿间还有糯米的清香。

  老电影院隔壁的长江饭店楼下开了城里第一家冰激凌店。最喜欢陪父亲去看电影,电影演什么其实不怎么感兴趣,真正喜欢的是看完电影后可以吃一客冰激凌。母亲很是反对,认为浪费钱。记得有一次父亲又偷偷带我去看电影,给母亲留了一张纸条“我们看电影去了,你不要发火,‘火’已经生好”(那时烧的是蜂窝煤)然后看完吃完回家后母亲还真没发火。

  1988年

  这一年,十八岁。最兴奋的莫过于终于可以挣脱父母束缚去远方逍遥了,那一刻突然明白自己努力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奔向远方。父亲陪着我第一次去那么远的远方——坐一晚上的船到重庆,再坐一晚上的火车到成都,再坐一天一夜的火车到兰州。父亲安顿好我临回去时在我的笔记本上并列写了两行字“漂洋过海,展翅高飞”“学成归蜀,报效桑梓”。

  学校每人每月只给4斤米饭票,其他都是粗粮,不爱吃面食的我倍感思家。然而打电话回家还得去邮电局的电话亭,于是家也不敢多想了。第一次看到了雪,经历了界限分明的明媚四季,领略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绮丽风光,暗许心愿,今生一定要游遍祖国大好河山。

  接触到了计算机。机房是学校重要设置,进机房要过好几道门,程序复杂。每周一次的上机课是一件很纠结的事。既想用机器,又怕进机房,因为进机房必须拖鞋,那味道对人实在是一种考验。

  每过一段时间会收到大伯寄来的《中国日报》英文版,要求我集中精力学好英文,争取研究生出国留学。远在波士顿的两个姐姐也写信多加鼓励。奈何胸无远志的我完全没将此事当真,心心念念的是毕业了赶紧回家,吃老妈做的可口饭菜。

  这是改革开放的第10年,一些国外的流行元素进入了视野。电影,歌曲,明星。齐秦、谭咏麟、张学友、徐小凤……在那个时候进入了脑海,喜欢至今。

作者:钟潜     责任编辑:邵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