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用数据说话,看改革开放
——40年知识产权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在改革开放中诞生,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不断完善。
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知识产权完全是空白,仍至于改革开放初期盗版光盘、书籍满大街都是,抄袭、盗窃技术普遍存在,人们不以为耻,还美其名曰“引进消化”、“借鉴吸收”,人们没有一点知识产权的意识,严重阻碍了人们的创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明确了“经济建设”作为主要发展任务。我国的专利制度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进入真正的筹备阶段。1978年12月,我国先后派出工作组考察了日本、法国、德国、拉斯拉夫、美国等国家专利组织以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之上,1979年10月17日,当时的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在我国建立专利制度的请示,该请示建议在我国起草专利法。国务院于1980年正式批准国家科委的报告。此后,便开始了我国专利法的正式起草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经过4年多的反复论证,前后李静20余稿修改,终于在1984年3月12日经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讨论通过。
专利法的正式实施为改革开放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撑。虽然,当时的专利制度还称不上十分完善,但它对于激励社会创新方面的作用已经开始凸显。专利制度的不断完善,有效地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活力,显著提高了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极大地增强了国内外投资者的信心。经过近40年的努力,我国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大幅攀升,发明专利年申请量已成为全世界第一。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巨大成就,知识产权制度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不断完善,取得的成绩也有目共睹。一是知识产权法律意识极大提升。从最初的人们不知道什么是专利到认同专利,再到今天的积极申请专利,这是一个历史的转变。二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专利法律体系。专利法开始实施至今已历经了三次修改,其间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经验,并与我国科技、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当下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成熟的专利法律体系,贯穿于专利申请、管理、交易、保护等各个环节。从2014年开始,我国又开始在各地(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建设知识产权法院,涉及专利的一审民事案件由知识产权法院专门审理,专利审判的专业化程度又在明显提升。三是专利制度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40年,我国科技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在这一过程中,专利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专利保护水平的提升有效保障了发明权人的利益,由此激励和提升了发明人的创造性,并且直接带动经济转型。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对知识产权工作作出了一系列富有远见的战略部署,指引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无数发明人、创新型企业,利用知识产权圆了致富梦、创业梦,在新一代移动通信、高铁、特高压输电、核电等一系列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并实施了一批核心知识产权,有效支撑了产业向高端迈进。地理标志产品的授予和保护成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带动农民支付的重要载体,文化创意产业在版权保护下蓬勃发展,中国作品进入海外文化市场的步伐更快更稳。“中国智造”快步走向世界,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以下数据可充分展示我国知识产权在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专利制度实施之初的1986年,我国三种专利申请量仅为1.8万件,专利授权量仅为3,024件。2017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为138.2万件,授权发明专利42.0万件,国际专利申请5.1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9.8件,发明专利申请量已经连续七年位居世界第一。2017年有效注册商标量达1492万件,连续16年位居世界第一。2017年全国著作权登记量上升到274.8万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超过70万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我国创新指数跃居全球第二十二位,是唯一进入25强的中等收入经济体,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显著加强,创新创业热情进一步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