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用数据说话,看改革开放
——40年知识产权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
2008年以来,全国人大修订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知识产权领域专门法律。国务院相应修订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的实施细则。我国已经建立起了符合国际通行规则、门类较为齐全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行政保护全面强化,“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的知识产权保护格局逐渐形成。全国法院新收知识产权一审案件量由2007年的2.2万件增至2017年的20多万件。截至2016年底,全国累计有3.15万家企业通过检查验收实现软件正版化。102家中央企业总部全部实现软件正版化,97.36%的下属企业实现软件正版化。70.15%的金融机构实现软件正版化。从根本上扭转了侵权软件、盗版影视作品猖獗的势头,显著改善了营商环境。外国在华专利申请持续增长,多家跨国企业在中国设立了研发中心。中国成为全球创新的重要一极,知识产权成为中国促进国际创新和贸易合作的重要桥梁。
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明显提高,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风尚日趋向好。社会公众对知识产权战略的认知率由2008年的3.7%提升至2017年的85.3%。知识产权国内外影响力显著增强,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日益凸显。2009年至2016年,专利转让数量由3.4万次增长至15.5万次,全国商标转让数量由7.22万件增至16.89万件。专利权融资额由2009年的74.6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720亿元。2008年至2017年,商标质押贷款金额由51.19亿元提高到369亿元。“十二五”时期,我国著作权融资总额达136.48亿元。
知识产权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我国已与全球63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签订了多双边合作协议、谅解备忘录等171份,与50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员国建立正式合作关系。积极推进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知识产权机构合作机制,2017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高锐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与我国签署《加强“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协议》。
我国知识产权制度伴随着改革开放,历经了从无到有、着眼全球、制度创新、与时俱进、驱动创新等几个历程。目前知识产权制度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领域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创造力、影响力,为我国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发挥着巨大的支撑作用。
(作者系民进四川省委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