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进艺苑  >  文学  >  纪念改革开放40年

毕欣:我思故我在

——我与改革开放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8-11-14  来源:民进北京市委会

放大

缩小

  我是宣武科技馆高级教师毕欣,跟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在教育改革的引领下,我不断思考实践、成长进步!我不禁回忆起自己从一名高中数学教师转变成为一名校外科技教育工作者的经历……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开始缔造震撼世界的“中国奇迹”。邓小平提出教育改革的核心指导方针是“三个面向”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了解和吸收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教育经验,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是注重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创新型人才培养。

  随着教育改革发展,2004年逐步将研究性学习引入高中教学课程体系。我认真构思、精心开设了研究性学习《音乐与数学》选修课程,深受学生们喜爱和学校认可。我自己撰写的相关科研论文和辅导学生的科技创新项目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竟然开启了我的科技创新教育历程;2008年我从一名高中数学教师转变为校内兼职科技教师负责全校科技工作,依据国家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要求和力度,全面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工作。在工作中我深深地思考,在实践中总结提升,不断迎接新的挑战;2012年底我调到北京市宣武科技馆成为了一名专职的校外科技教师,根据国家人才培养战略部署“大众创新、大国工匠”精神,以《科学素质纲要》为依据,结合市教委校外“三个一”项目的引领,我思考开拓自己的科技教育方向,我注重教育创新和科技项目创新。多年来我坚持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多次承担国家级、市级公开课;我自主研发系列教具形成配套课程;我在北京四中、师大附中、二附中等十几所中小学校创设开展特色科技课程、开展大型科普活动、培养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

  提高青少年创新实践能力是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科技教师的责任!我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们明确:科技创新的目标是服务社会、造福人类。我善于启发学生们学会关注社会、发现问题,耐心指导学生们寻找方法、用所学知识技术解决问题,改善生活质量。这样利于激发学生们创新的热情,让他们感到科技创新并不难,而且很有成就感!我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即是科技教育也是德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有这样一件事我终身难忘,我曾经辅导过一位同学孟礼斌。他最初来找我做创新课题时感觉创新选题很难,没有头绪、没有自信。我通过跟学生详谈,了解他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他很喜欢建筑设计、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就从这个角度指导他发挥特长。在众多的科技创新项目中,为他选择了未来工程师项目,创意设计并制作《绿色节能场馆》模型。他很喜欢这个创新项目,他实地考察北京各大体育场馆、发现问题、经过大量查新、走访相关部门、查阅国内外建筑类资料、自己设计图纸、在与我多次沟通交流中,不断改进方案,并用废旧的月饼盒经过精心制作、上色,创意制作出《绿色节能场馆》模型。他设计的场馆,外观是大跨度的钢琴键盘图案,底色是银灰色、键盘是白色和黑色,有窗户遮挡光线的功能,内部是可升降的多层比赛场地和观众席等结构,外面还有智能化停车场。这个设计比较当时已有的体育馆来说,既新颖别致、美观大方、有实用价值。

  孟礼斌同学发明制作项目《绿色节能场馆》获得北京市未来工程师高中组一等奖的第一名,还在当年中日韩三国总理会谈当日在人民大会堂展出交流,并在当天新闻联播报道,取得较好的成果。受到学生、家长、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我的目标是让更多的同学成为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按照我的教育理念,辅导培养了一大批科技创新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科学建议、金鹏论坛、机器人比赛等多次获得全国一等奖和市级一等奖,获得国际专项奖、参加国际交流。例如,师大附中窦筝同学《互联网+“城市生活垃圾高效回收”手机APP研究》的课题获得青少年创新大赛全国一等奖和国际专项奖,还为李源潮副主席进行现场讲解;张和同学《公交车自动遮雨机器人》获得全国机器人创意比赛一等奖、王丹雷同学《关于推行绿色环保葬礼的建议》、刘畅同学《关于北京市井盖文化的建议》北京十佳科学建议等。

  教育创新是无止境的。我用教育改革思路和新方法,引领教育教学工作,为教师作培训讲座、指导青年教师,起引领示范作用,让更多的学生受益。我多次为全国、市区科技教师做科技创新培训讲座;启发指导老师们用科研课题更好地服务教学活动,得到青年教师们认可!

  研发教具体现教师用新思路新方法开展教学,也是教师研究水平的象征。 多年来我以科技发明与制作动手做为改革目标,基于电子信息技术课程“教与学”的需求,我研发教具,连续6年进入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辅导员发明项目决赛,获得全国一、二等奖;我连续担任区级科研课题负责人,研发系列教具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几十位教师参加课题。主编出版系列书籍《教与学的艺术--校外科技教师教育教学》,获得校外优秀教育资源北京市一等奖,课程教材在科技课程和科普活动中推广使用。我认为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精神的同时、科技教师自身也应该提高创新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学生起到榜样示范作用,也能更好地指导青年教师科技创新工作!

  这就是我与改革开放的故事,追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在教育改革创新思想的引领带动下,我在科技教育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被评为全国十佳科技教师、全国优秀科普教师、优秀科技园丁、西城区学科带头人、西城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如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出了“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的时代之音。坚持教育改革,我将继续思考前行,为科技教育事业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作者系宣武科技馆高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全国十佳科技教师、全国优秀科普教师、西城区学科带头人、优秀科技园丁。)

作者:     责任编辑:杨宗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