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晓露:属于80后的春天的故事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而我是一名80后,出身于1987年的我提起改革开放,最先在脑海中响起的居然是一段旋律。当回忆歌词时,我想在座的各位也许会和我一样忍不住在心中哼唱起来。“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这耳熟能详的旋律与歌词绝对不仅仅是属于我一个人的记忆,对于我的同辈人80后们而言,在我们还懵懵懂懂的年岁里,正是这首《春天的故事》让我了解了改革开放,记住了两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年份。所以今天我想和各位分享的主题是——属于我们80后的春天的故事。
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80后的我们虽然没能从头见证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但我依然觉得我们其实才是最幸运的一代人。因为出生于改革开放后的我们恰恰是最直接的改革开放下的受益者,体验到的是犹如春风吹过后的生机勃勃的岁月,享受到的是改革开放带来的飞速发展下的便利生活,见证到的是国力的增强、科技的进步、经济的繁荣。现在回过头来细想,我们这一辈长大成人的过程可不正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而一路走来的吗?也许我们也是最受改革开放影响的一代人。所以我也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改革开放对于我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学习了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历史,对比我自身的生活经历,我发现有一个词不断地在我脑海中呈现,那就是“生命力”。从小到大我见证了各类新生事物的诞生。小学时发现原来还可以在电子仪器上养宠物;初中时代薄薄的文曲星代替了厚重的词典;高中军训回到家,迎接我的是父母给的一份惊喜——一台电脑,一根网线联通世界,世界变得很大又变得很小;进入大学后发现原来买东西也可以足不出户;工作中又见识了电子化的教材。记忆中的我在小学转学后还给同学写过信,到了初中只需要拨个号码,高中里还和要好的同学天天发着短信,大学的时候早忘了和同学比QQ号大小的日子,但是网络却成了互相联系的主要渠道,如今忙于工作的彼此已经习惯了在朋友圈里互相点个赞。让我细数我还能说出好多好多,总结一下才发现各行各业、各个层面的新事物就像是井喷一般的出现。而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也早已习惯了新事物的诞生。就像漫步在春天的花园里,遍地都是不断冒出的嫩芽,处处充满了生机。这就是我所处的时代,展现出的是一股勃发的生命力,身处其中的我受到的第一个影响就是拥有了一个更为开放的心态,愿意去接纳、尝试,甚至欣喜地期待着新事物的到来。我想这股勃发的生命力还是在我们的身上留下了印记。
当脚步匆匆往前迈进的时候身边的一切变化似乎都不惊奇,但当我回头看时才发现这短短几十年间发生的变化只能用“飞速”来形容。最难能可贵的是不管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都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变化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当我们意识到时世界早已变了样。小时候弄堂口的一碗小馄饨足以开启我一天的好心情,现在打开大众点评还要去战胜我的选择困难症;小时候跟着家长挤公交,遇上了巨龙车妈妈还总担心我掉下去,如今的上海地铁从1号线造到了十多号;小时候的我从不好奇浦江的对面有什么,现在的浦东早已成为了上海的形象标志之一;小时候盼着节假日能去公园玩,现在我已经能带上父母走出国门。从衣食住行、到生活方式、再到城市面貌,原来变化如此之大。回顾40年的历史,身处其中时并不觉得,回头看时却发现,不知不觉间这个春天里的花园早已枝繁叶茂、花团锦簇。感染着我们的是一股繁盛的生命力,一切都欣欣向荣。今天总比昨天好一点,明天也会比今天好一点。而我的身上似乎也多了一丝活力、多了一份热情。面对滚滚向前的时代步伐,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敢于去追赶时代,勇于去适应变化。不畏惧、不退缩、有自信、有态度,我想这也是来自于这股繁盛的生命力对我们的馈赠。
80后的我们生于了好时代,赶上了好时代,伴随着改革开放而来的“生命力”同时也代表着希望与未来。我也坚信40年只是一个开始,会有更绚烂、更美好的未来等着我们,会有更大的挑战、更好的机遇等着我们。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的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期盼着能够书写出属于我们80后的春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