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进艺苑  >  文学  >  纪念改革开放40年

于佩君:改革开放四十年和我的学校

发布时间:2018-12-10  来源:民进天津市滨海新区委员会

放大

缩小

  学校的课桌

  上小学的时候,每天提着小板凳,背着用手巾扎成的书包,几个小伙伴一起,蹦蹦跳跳地来到学校。当时是没有椅子的,同学们要自己带着小板凳;课桌嘛,只在教室里用土坯砌起几行土台子,台面用泥巴抹平,这便是我们的“课桌”了。 “课桌”上总是坑坑洼洼的,长长的裂缝像老人脸上的深深的皱纹,写字的时候要用厚的书本垫着,否则作业就会千疮百孔;在我们的衣袖、书包、课本长期磨蹭下,“课桌”有的地方居然会平平亮亮的,有的同学会在上面歪歪扭扭地写上自己的名字、画上似像非像的小动物等等。我们那种泥土般的快乐不是写在脸上,而是画在土台上仅有的一小块平面上,却浑然感受不到丝毫的艰苦。后来我们的课桌发生改变,由土台换成了木台。一条仅有书本宽的长长的木板,被两三个约摸二十厘米高的木桩支起来,这就是我们的新“课桌”。当时我们高兴了好长一段时间,因为写字时不再垫着厚厚的课本了,书包、衣袖也不再灰土土的了,虽然摸上去还有些扎手,但对我们来说已经是最好的课桌了。

  初中的时候我才有了真正意义的课桌,但却是两人一桌一凳的形式。同学们也因此会发生一些小摩擦,比如你的右胳臂碰到我的左胳臂了,他一离开凳子我就从另一头跌倒地上啦等等。

  现在,教室里,都是崭新的一桌一椅的课桌。课桌光亮得像镜子一样,下面有桌斗,侧面有挂钩,可以方便储挂物品;尤其是椅子的弧度曲线又合乎人的生理特点。整个桌椅都充满了人性化与关爱。看着眼前幸福的学生、漂亮舒适的桌椅总让我回想;也正因为这种回想,总是引起我一次次的冲动,于是课余之际,趁着某位同学不在座位上,便在这位同学的座位上静静地坐一会,细细地体味着今天的幸福……

  学校的宿舍

  上了高中,便开始了住宿的生活。自行车上绑着行李、稻草垫子、换粮票用的粮食,怀里揣着录取通知书、新奇的感觉,还有一个青年的理想,一路欢笑着,来到陌生的学校,住进热闹的宿舍。

  宿舍是刚盖好的一溜红砖瓦房,周围是高高的院墙,宿舍门前高低不平的,几根水泥桩子上拉起一条长长的铁丝。那是用来晾晒衣服被子用的。

  宿舍里,南北各一条大通铺,是用木板搭成的。通过木板之间的缝隙,可以看到红砖砌成的地面,南北铺之间是一米多宽的过道。四周墙壁大白落地,窗户宽敞明亮。这些对一个农村孩子来说已经很不错了,所以同学们的说笑声便回荡在宿舍里,漂浮在刚刚铺开的稻草垫子上、母亲新缝制的被褥上……

  夏末的晚上,依旧很热。学校坐落在村庄的南面,其南面隔一条马路就是农田,东面是一条小河及一望无际的绿油油的庄稼。下了晚自习回到宿舍,一群群热情而饥饿的蚊子欢笑着把我们迎进宿舍,然后把我们一个个请进蚊帐,唱起催眠的歌,待我们刚刚进入梦乡,一场饕餮盛宴就开始了……早晨,同学们红着眼睛,一声声抱怨着,钻出蚊帐。

  冬天,学校给我们准备了炉子、煤块;可是一群男生根本就没有耐心经营能给自己带来温暖的炉子,到了晚上,炉子便冷冰冰的了。于是同学们就钻进被窝,听着北风呼啸,听着雪花落地时的叹息,听着脸盆里的水慢慢结冰时的喳喳声……

  直到上了大学才知道,宿舍原来是温暖的,是没有蚊子苍蝇的,是一人一张床的,虽然是上下铺,虽然是八个人一间的宿舍,虽然只有一张大书桌,哈哈哈,我如在天堂!

  近来到学生宿舍检查卫生。推开学生宿舍的门,只有四张床铺、四张书桌,床铺在上,课桌在下,学习、休息紧密地连在了一起。在宿舍的一角是两个上下层的储物大柜子,墙上挂着电扇,素雅的窗帘垂挂在窗户的两侧。这些设施比我刚刚上班时的教师宿舍不知好过多少!唉,如今孩子们的幸福怎么能用语言来道出啊!

  听说现在有的大学宿舍都有浴室、卫生间了!

  学校的黑板

  刚上学时,记得教室里的黑板是水泥的,然后涂上黑漆。时间长了黑板就会褪色,变成灰白,像一片朦胧的雾漂浮在墙壁上,粉笔字写在上面模模糊糊的,好像我们都近视了一样。黑板的面是人工抹上的,粗糙不平,细腻的地方不仅有反光,摩擦力也很小,粉笔字的线条又细又淡;粗糙的地方像砂纸,写几个字半根粉笔就没了,让学校很是心痛,所以学校常常自己土法制造粉笔。后来黑板换成了木质的,几块板子拼在一起,涂上黑漆;木板间的缝隙像几条平行的线把黑板分成几块,也常常阻碍了老师写字时线条的延伸。再后来的黑板平滑适度,且有一定的弧度。至于现在的投影仪、大屏幕是过去想都不会想的。

  是啊,四十年前谁能想过农村最好的房子是学校。站在高处,远望家乡的村村落落,凡是楼高处必是学校;四十年前谁能想过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如此之广泛,乃至无法预测将会有什么新的技术手段运用到教育中;四十年前我们真的无法想象今天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四十年的变化岂止是教育领域,而是整个中国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回想四十年教育喜人变化,我觉得有一点始终没有改变,那就是作为一个教师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初心没有改变,条件艰苦时,苦中做乐;条件改善时,自我充电加压;条件优越时,紧跟时代步伐,撸起袖子加油干!

  回想四十年祖国惊人变化,我觉得有一点始终没有改变,那就是作为民进人与党同心同德同行同向的信念没有变,本职工作上建功立业,走进社会甘于奉献,民主事业上建言献策,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切。

作者:于佩君     责任编辑:邵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