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办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英文版 繁体版
首页 >> 民进风采 >> 名家作品 >> 文学
站内搜索: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汤素兰:《早飞的鸟》

  星期六的早上,我走进院子,看见我先生手中拿着一个他常日钓鱼时捞鱼的网罩,蹑手蹑脚地走向院墙边的绿篱。我问他:“你干什么呢?”他竖起一根手指压在嘴唇上,示意我别吭声。我立即噤声。他将手中的捞网在绿篱边扑腾了几下,然后一脸失望地退回来,告诉我说:“我刚才在院子里看见了一只鸟,我估计它离开鸟妈妈太早了,还不怎么会飞,我怕它活不了,想把它抓回来放回鸟窝里去。不过,现在它跳到篱笆那边去了,我找不到它了。”

  绿篱那边是另一户人家,院子里养着四只成年挪威拿犬,一只只膘肥体壮,凶猛异常,但愿这只小鸟不要被它们发现。

  这是阳历五月初,久雨过后,阳光明媚。在这样的早晨,鸟儿们总是最为兴奋,醒得也特别早。不到五点钟,就有一只鸟儿最先“啾,啾啾啾”地鸣转,声音清脆,像是谁家里一个活泼的女孩子,最早被窗外的晨曦惊醒,用撒娇般的声音唤家里的父母兄弟起床;又像是一个勤劳贤慧的主妇,自己起床后咛嘱家里的一帮老少爷们不要睡懒觉了。因为每日清晨总是在第一声“啾,啾啾啾”的鸟鸣之后,陆陆续续就有“啾啾,啾啾啾”,“喳喳,唧唧喳喳”各种不同的鸟叫声响起,最终汇成清早一曲鸟儿们嘹亮的合唱。在这个季节,气温升高,万物迅速生长,树木的绿荫一日浓似一日,新生的虫子们四处蠕动肥嫩的身子。鸟儿们享受着温暖的天气和自然赐予的丰富食物,是一年中最幸福的时光。它们将自己的幸福和快乐从每日的晨曲里唱出来,深深地感染着我。

  这个季节,也是雏鸟们陆续长大,离开鸟窝的时候。常常能看到一些羽翼未丰的雏鸟从高树上跌跌撞撞地飞下,落在矮树上或者灌木丛上,落在院子里,笨拙地学飞。大多数雏鸟在试飞几次之后,就有了足够的能力自己飞上树梢,飞入树梢上面的广阔的蓝天。因为大自然有它自己的规律,雏鸟的成长也有它自己的法则。每一只从鸟窝里飞出来的雏鸟,都应该是有充分准备的雏鸟,或者适合学飞的雏鸟。但也总会有几只雏鸟或者因为莽撞跌出了鸟窝,或者过于心急提早离开了妈妈,这样的鸟儿最终基本上都没有办法成活。

  半个多小时之后,我先生终于用网罩捞到了那只小鸟——但不是在绿篱丛中,而是在池塘里。

  小鸟从绿篱那边的院子里又扑腾进了我家的院子,它没头没脑地乱撞乱飞,结果掉进了池塘里。等到我先生发现,用网罩去捞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小鸟淹死了。

  我不知道这是一只什么品种的鸟,它的个子看上去比一般的雏鸟大,身子肥嘟嘟的颇结实,只是羽毛还没有长齐。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它那么急切地离开了鸟窝,离开了鸟妈妈,独自在外面飞翔,结果将美好的生命夭折了。

  从眼前的这只小鸟,我想到了那些急切在想让孩子成材的家长,想到了名目繁多、花样百出的早教方案和机构,想到了那深入人心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共识。我还想到了前些时候听到的一件事:一个家长不得不把自己聪明伶俐的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因为孩子在幼儿园根本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正常地学习,幼儿园里老师讲的内容,这个聪明的孩子早已经学过了,老师上课时她没事可干,就到处捣乱,结果严重影响了其他孩子的正常学习,还被其他家长投诉。

  我们总是强调“早”。有些“早”是有道理的,比如“人勤春早”,“早起的鸟儿有虫子吃”。但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拼命给孩子“早教”,美其名曰是开发孩子智力,实际上却是教给孩子知识和技能。这样的“早”往往会适得其反。孩子的认知有一个过程,过早的开发与培养,既是浪费家长的金钱,也是剥夺孩子们童年的快乐,甚至扼杀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对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原则也应该是顺应孩子的自然生长,唤醒和激发孩子内在的创造力与生命力,而不是将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过早地灌输给孩子。将童年还给孩子,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游戏,快快乐乐地玩耍吧!给予孩子自我成长的空间与时间,让孩子慢一点奔跑吧!因为人生是场马拉松,起跑虽然重要,终点才是目标。

(责任编辑:张禹)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