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办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英文版 繁体版
首页 >> 民进风采 >> 名家作品 >> 文学 >> 赵丽宏作品集
站内搜索: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心灵是一张旧唱片
  写下这个题目,自己也觉得有些别扭。把心灵比作一张旧的唱片,是不是有些晦气?仔细一想,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妥。旧的唱片,放出来的歌曲未必是过时的陈词滥调,真诚美丽的心灵,必定储存着许多优美深情的歌,只要有机会,这些歌就会轻轻地在你的天空里回响,把你拽回到遥远的过去,把你引入童年和青春的回忆。和歌声联系在一起的回忆,一定是富有诗意的生活,尽管这诗意未必是晴空万里、阳光明媚。有美妙歌声的人生,不会是暗淡无光的人生。

  我们这一代人,是唱着歌长大的。从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一直到“文革”,到七八十年代,不同的时代,我们唱过不同的歌。有些歌,唱过也就淡忘了,有些歌,却永远留在了记忆之中,只要有机会,它们的旋律便会从我们的心里飘出来,使我们热血沸腾,激情洋溢。当然,有的歌,也使我们伥然若失,使我们想起生活中的种种曲折和困惑,使我们感叹青春岁月的流逝是多么无情。这些歌,是时代的印记,也是我们这一代人青春的注释。

  歌声是最忠实的朋友,不管世事如何变迁,世态如何炎凉,珍藏在我们心里的歌声是不会消失的,它们永远不会做见利忘义的叛徒。在孤寂的日子里,歌声曾经使我们忘记了忧愁,使我们在黑暗中憧憬黎明的景象。“文革”中,很多老歌都不准唱了,但在广阔天地中,没有人能阻挡歌声的流传。如果曾经是“插队落户”的知青,那么,你一定会有这样的经历:一群知青在一起,只要有人轻轻地哼起一段熟悉的歌,大家都会情不自禁地跟着一起唱起来,这样的合唱,有时激越,有时悲凉,有时深情,有时伤感,但不管歌声表达的是什么感情,其主题都是对命运的挑战和对未来的向往。二十多年前,有一次坐火车去北方,车上都是下乡的知青。车厢里横七竖八挤满了人,很多人连站脚的地方也没有,有的躺在座位底下,有的爬在行李架上,那景象可以说是狼狈不堪。火车夜行,窗外黑古龙冬一片,什么也看不见,只听见车轮和铁轨撞击的单调声响,还有乘客中不时发出的叹气声。我们的目的地在远方的黑暗中,这是一个看不见尽头的目标,谁也无法描绘它的形象,它可能像一个巨大的黑洞,正在悄无声息地吞噬着我们稚嫩而又短促的青春……火车不停地在黑暗中行驶,车厢中的沉默使人窒息。突然,有一个女声轻轻地唱起歌来,唱的是《我的祖国》:“一条大河 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梢工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这歌人人都熟悉,人人都会唱。很快,就有人轻轻地跟着唱起来,开始是两三个人,接着是四五个人,不多一会儿,几乎所有的人都一起唱了起来。起初只是轻声地哼唱,到后来大家索性放声高歌,歌声释放着郁积在心头的惆怅,由一条忽隐忽现的小溪发展成了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涌出沉闷的车厢,在渺无际涯的黑暗中久久回荡。这支歌,本是战争岁月中人们对和平的渴望,也是和平年代中人们对幸福的期盼。此刻,这歌却成了一个亲切奇妙的载体,载着一群知青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载着他们对未知的将来的祝愿,随夜行列车飞向远方……

  流逝的岁月永不会回返,那些难忘的歌声却深深地录在了我们的心灵中,你想擦也擦不去。最近,和几个“老三届”的朋友一起,策划把我们曾经唱过的老歌拍成一部电视音乐专题片,这个话题一打开,歌声就源源不断地从大家的记忆中涌出来,我的情感之弦在歌声中颤动不已。在歌声中,逝去的童年和青春岁月仿佛又回到了身边……在为这部电视片命名时,我想到了《青春的回声》这样一个名字。我想,这回声,大概会萦绕我们的整个生命旅程,即便有一天我们老态龙钟,我们的感情也会因此而年轻如初。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