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办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英文版 繁体版
首页 >> 民进风采 >> 名家作品 >> 文学 >> 赵丽宏作品集
站内搜索: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无柔不成钢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和祝英台》问世四十周年了。四十年前诞生的美妙旋律,至今仍使人陶醉。那天,出席在上海商城剧院举办的《梁祝》纪念音乐会,音乐厅里那种优雅而热烈的气氛使我深受感动。音乐会结束后,见到陈钢,他的脸上没有一点得意的神色,一如他平时那种随和的模样。

  陈钢是一个随和的人,没有一点大作曲家的架子。

  我的家离陈钢的家不远,我常常看到他骑着一辆半新不旧的老自行车,穿着一件火红的T恤,慢慢地在陕西路和永嘉路上来去,悠然如闲云野鹤。如果路上有熟人认出他来,和他打招呼,他会忙着下车,站在路边和你神聊。我们俩就好几次站在路边说了很长时间的话。说些什么,我记不清了,留在我印象中的是他的爽朗和诚恳,还有他那孩子一样澄澈天真的表情。

  然而谁也不能否认,陈钢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的才华,不仅仅是表现在音乐方面。

  作为音乐家的陈钢,当然没话说,熟悉他作品的中国人,大概能以亿万来计。作为他的朋友,我有幸很直接地听他谈音乐,听他在钢琴上弹自己的作品。有一次,台湾女作家龙应台来上海,我们一起请她吃饭,饭毕,陈钢在饭店大厅的一架钢琴上即兴弹他的《梁祝》,那一段段人们熟悉的优美旋律,被他在钢琴上演绎发展得百转千回,美不胜收,把龙应台听得如痴如醉,赞不绝口。

  有人说,陈钢成为作曲家,有遗传的成份。这当然是玩笑话。不过,陈钢的父亲陈歌辛确实是一位有才华的作曲家,在三十年代的上海,有一首家喻户晓的流行歌曲《玫瑰玫瑰我爱你》,就是陈歌辛的作品。这首歌将爵士音乐和民族音乐结合在一起,不仅中国人爱唱,外国人也喜欢哼。美国人把这首歌翻译成英文,由美国著名的歌星弗兰克?林首唱,旋即唱遍美国,唱遍世界,成为全世界的流行歌曲。这是第一首被翻译成英文的中国流行歌曲。陈歌辛的作品,还有《夜上海》、《初恋女》、《渔家女》和《恭喜恭喜》等。《夜上海》是四十年代上海标志性的流行歌曲,老上海们至今还会唱,而《恭喜恭喜》,现在还在海外华人中广为流行。当然,和父亲相比,陈钢一点也不逊色,他的《梁祝》,名气和流行的程度都超过乃父。

  陈钢还是一个很有风格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有激情,有文采,不同一般。他送我两本他的著作,一本名为《三只耳朵听音乐》,另一本是《黑色浪漫曲》。读他的文章,感觉痛快淋漓,余韵不绝。这是音乐家的文字。

  陈钢的兴趣非常广泛,只要和艺术相关的事情,他都会兴致勃勃地去试一试。在一本刊物上,我看到他的一组表现音乐的摄影作品,画面光斑缤纷,扑朔迷离,朦胧如月光下漾动的水波。我问他,怎么拍出如此奇妙的照片,他笑日:“其实,是拍坏了的底片。开开玩笑的。”

  在上海音乐学院的大院中,有陈钢的两间小屋。这是一栋老房子里两间小小的房间,加上一条走廊。原来这里是琴房,破旧不堪,学院把这两间小屋分给陈钢用,他请人装修,由他自己来设计。然而他的设计,装修的工人闻所未闻,不敢下手。譬如,他要工人找一棵带树皮的树,取其粗糙的皮,做窗框和壁橱筐。他找来一些残破断裂的红砖,要工人砌在门框上,而且要暴露在外面,狭窄的走廊里,要做一排阶梯式的书柜,看上去又挤又不整齐……然而房子装修好以后,人人都夸奖陈钢的新居有艺术情调,与众不同。陈钢在这两间小屋里接待国外的音乐家,国外的同行也对这屋里的艺术情调赞叹不已。一次,我在陈钢的小屋里听他的唱片,他得意地对我说:“哪一天失了业,我开一家装潢设计公司,来找我设计,一定别出心裁。”我想,陈钢大概不会有机会开装潢公司,他的时间用来作曲还不够。不过,他的艺术家的想象力,在这样的小屋里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在感受他的想象力时,我也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

  陈钢居然还精通针灸。“文革”中,他不能作曲,便无师自通地学起针灸。据说,他曾用一根钢针,消除过歌唱家周小燕腿上的伤痛。很多年前他在香港访问时,一位他的乐迷向他求医,他用针灸消除了乐迷的病痛。那乐迷为报答他,硬是要送给一台立体音响。说起来让人感慨,这位大作曲家拥有的第一套立体音响,竟然是他行医的报酬。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