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几乎是所有人都期盼的。因为那热烈的鼓乐,通红的春联,跟着撒欢伢儿颠动的兔子灯,穿在端庄而坐宾朋身上跳跃的大团花……都让人感到春天里第一个民俗节日是那么地祥和与极其舒心的快乐!于是无忧无虑的赏灯,一醉方休的昏睡,合围整天的方阵,在你家我家大家中弥漫。 当然,辛苦一年,假日来临春耕未至,嬉耍休闲一番来尝不可,但人们是否还注意到:酿造这快乐的文化氛围中有什么内涵?扑面而来的乡风民俗还贮存着哪些值得自豪的传统印记?因为几乎所有的老祖母从小到大唠叨着告诉我们,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是“最开心的日子”,因为那是“什么都能看到听到的日子”——这什么都能看的,当然指的是各式各样的民族民间文化:落地唱书、鹦哥班,板灯龙星,浪柳园,三雕一塑、剪窗花……于是,只要用心去了解,我们可能知道,全国第二大剧种越剧,是由“落地唱书”衍变而来的;“鹦哥班”相传产生于明未清初年间,曲调花俏、明快、动听,绍兴、宁波一带有“去看鹦哥班,男人忘出畈,女人勿烧饭”之说,可见吸引力之强;“板灯龙刀遍及浙省,尤其浙中浦江、东阳等地为盛,春节之后元霄前,当地乡民闭门赛扎灯,开门迎龙灯,从祭龙头到拆龙身无不蕴含着丰厚的民俗及百姓祈求吉祥,保佑太平的善良心意;还有杭嘉湖平原一带婚礼仪式礼赞颂词那美丽的《浪柳园》曲调;闻名遐迩的浙江东阳木雕、黄杨木雕、青田石雕与瓯塑的“三雕一塑”;浦阳江畔栩栩如生的戏曲人物剪纸与方寸之间数以百刃的乐清“细纹刻纸”……有时,一曲小调简直就是一段历史的记忆,一墙壁画印照了一方水土的别样文化…… 故而,是否可以作这样的提议:在快乐度过这猴年春节的同时,还应用心去留住快乐春节中难得集中体现,乡民自发娱乐而呈现出来的五彩缤纷的民族民间文化,用身心去体味,去积累、思索,去用心记在岁月的匆匆脚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