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春节来临之际,民进中央谨向广大网友恭贺新春! 祝愿大家渡过一个热闹、欢快、祥和、美满的春节!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民进专题 > 2004年春节专题 > 春节专题 > 春节史话


八国联军占领下的春节


联军决定,8月4日进攻北京。这是联军的司令官们离津前的最后一张合影
联军决定,8月4日进攻北京。这是联军的司令官们离津前的最后一张合影
俄法联军用大炮向东便门抵近射击,东便门的箭楼被炸得面目全非
俄法联军用大炮向东便门抵近射击,东便门的箭楼被炸得面目全非
八国联军经午门进入皇宫
八国联军经午门进入皇宫
听命于联军的巡捕将义和团团民押往刑场
听命于联军的巡捕将义和团团民押往刑场
受刑者暴尸街头
受刑者暴尸街头
    19世纪末期,随着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进一步深入,中国人民反侵略反瓜分的斗争不断高涨,1900年终于爆发了举世震惊的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严重威胁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于是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国便以“保护”使馆和侨民为由,组织联军,发动了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
    八国联军于8月14日攻占北京。北京失陷后,侵略军大肆烧杀抢劫,上至皇宫贵族,下至民居百姓,“爱杀就杀,爱拿就拿”;“不独细软之物,即衣服、床帐、米面、木器,无所不掳”。北京街头尸积如山,联军驱逐华人清理处尸后,又把清理者全部击毙。
    慈禧太后在北京陷落前挟持光绪皇帝及亲信王公大臣逃往西安,在逃亡途中命令李鸿章和庆亲王奕劻与列强办理议和。各国经过反复商议后,至12 月底,才决定与清政府议和并继续维持以慈禧太后为首的统治。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人度过了1900年的春节。
中国跨入20世纪的历史是悲壮的。戊戌思潮、义和团运动都失败了,尽管他们所选择的清王朝最后不仅抛弃了他们,而且联合敌人对他们挥舞起屠刀,但中国人的革命斗争意志却更加坚忍不拔。而一次次的失败又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停留在自然经济文明层次的旧中国,借助传统爱国主义这一中华文明之核心,在遭受西方列强侵辱、蹂躏并付出极其巨大牺牲的过程中,成功地遏制住西方列强企图将中国完全殖民化图谋的同时,也奋起迎接商品经济文明的挑战,为大踏步地走向现代化而进行探索、抗争与奋斗。


<center>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center>

    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民的反抗历来是极端仇恨的。义和团运动一兴起来,各国驻华公使很快就觉察到义和团的斗争矛头所向,立即要求清政府镇压义和团。1900年1月,清政府对义和团表示剿抚并用的意见,英、法、德、美等国驻华公使随即纷纷向清政府提出强烈抗议。3月派来军队前来相威胁。4月,英、美、德、法四国公使限令清政府在两月以内铲除义和团,否则将代为剿平,不久各国军舰就在大沽口外进行武装示威,总数达到40艘,蓄谋伺机挑起战事。6月6日,英、法、德、意、俄、奥、日各国军舰指挥官在“百人长”号举行军事会议,决定在必要时,八国采取一致行动。至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已酝酿成熟英舰。
    
<center>大沽炮台激战</center>
    
    1900年6月10日,英、法、德、俄、美、日、意、奥正式组成八国联军2064人,由英国海军司令命西摩尔率领在大沽登陆后由天津乘火车向北京进犯。各国海军司令联合向大沽炮台守将罗荣光发出最后通牒,罗荣光拒绝八国联军的要求,严阵以待。
    17日凌晨,八国联军悍然向大沽发起进攻,“各舰开炮,攻东炮台,连放数十门,炮台始开炮还击,之后每逢各舰放十余炮,台上始还一炮。”后因弹药库被敌炮击中爆炸,守军处境开始不利,但三千多名守将同仇敌忾,仍给入侵之敌以沉重的打击。侵略者惊呼:“中国兵将未可轻视,此次以七国水师攻一炮台,能持至六点余钟之久,可谓难矣。”大沽炮台虽然陷落了,但广大的守台将士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作战勇敢,共击毁敌舰6艘,打死打伤联军255人。
    至此,历史上空前野蛮的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战争就正式爆发了。
    
<center>天津之战</center>
    
    大沽失陷后,俄、英、德、美等数千人开到天津海河西岸紫竹林租界,对天津城及其外围发起进攻。7月14日,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城。城破后八国联军对天津城实行分区占领:日军管理东北方,美军管理东南方,英军管理西北方,法军管理西南方,并成立“天津都统衙门”,对天津及其周围地区进行军事殖民统治。
    同时侵略军在天津也进行疯狂的烧杀淫掠。他们将天津道署、天津府署、天津县署及其他各官署的银库存银洗劫一空。是月,俄军占领天津总督衙门作为兵营,将衙门里的档案文件书籍全部毁掉,并把天津造币厂的几百吨存银抢劫一空。而且俄军在所占据的天津炮台、火药库、营盘、东局子以及李鸿章的宅邸内掠获了300余门火炮、大批弹药和各种相当价值的财物。
    美军则劫取了天津铸造局价值37.6万余美元的白银,在天津南门军械所内掠获了40门克虏伯炮和新式鲁登佛特炮、大量的小武器及包括各种口径炮弹在内的大量弹药。日军在天津水师营及海关道衙门等处抢获各种枪支800多条、火炮8门及大量的弹药。
    八国联军在天津的野蛮暴行,使天津人民遭受了历史上空前的大灾难,给天津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无法估计的损失。这段惨痛的历史,铭镌于天津人民心骨之上,历久弥新,永世不忘。
    
<center>八国联军进攻北京</center>
    
    1900年8月12日,八国联军占领通州(今通县)后,各国司令会议决定8月14日夜开始兵分三路进攻北京城:北路为日军,进攻朝阳门、东直门;中路为俄军,进攻东便门;南路为英、美军,进攻广渠门。各国军队都想首先攻进北京,于是14日凌晨开始,日俄军队首先向东便门守城清军发动攻击,守城清军集中到内城东西面城墙上,向日俄军队猛烈反击,经过一天激战,于14日晚北京城被攻破。16日晚,八国联军将北京城全部占领。英、日、美三国军队先入城,俄法各国军队次之,德奥军队又次之。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以后,疯狂地屠杀义和团民,仅在庄王府一处,就屠杀烧死了1700多名老百姓。而在各坛口被杀者则更为惨重。这伙侵略军时而横行街衢,时而溜窜巷口,时而夺门闯入民家,无恶不作,凶暴肆虐,凡遇老百姓即开枪毙之,稍有不遂其私欲者即杀之。例如,一队法军胁迫一批逃难的百姓到一条死胡同里,然后用机关枪扫射达十至十五分钟,“直至不留一人而后已”。惨绝人寰,前所未闻。
    《庚子大事记》七月二十一日(8月15日)条下记载:“皇城之内,杀戮更惨,逢人即发枪毙之,常有十数人一户者,拉出以连环枪杀之。以致横尸满地,弃物塞途,人皆踏尸而行。皇城以外地区的情况亦皆如此。于是,城里居民“百家之中,所全不过十室”,街巷“尸首堆积如山”。时人作诗记下了这些惨状:“京内尸积遍地,腐肉白骨路横。”这是当时人民对“洋兵杀人无算暴行”的愤怒揭露和控诉。
    
<center>八国联军在北京城烧杀抢掠</center>
    
    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后大肆浩劫,城陷不久,各国帝国主义侵略者特许士兵抢劫三日(即自8月16日起至18日止)。实际上,抢劫活动早从占领北京的第一日就已经开始,在联军的烧杀淫掠下,古都遭到了空前的浩劫和蹂躏。到8月21日德国军队麋集北京以后,这一正式特许的抢劫活动仍在不断扩大,至少当有8日之久。
    8月19日俄军抢先占领颐和园,至10月2日撤离。10月3日,英、意联军继占该园,至翌年8月27日撤出。俄、英、意在占领期间,将颐和园内陈设的珍宝窃掳殆尽,并对园内建筑大肆破坏。俄、德、日军先后以守卫紫禁城的名义,以及其它各国侵略军以“参观”的名义,偷窃和破坏紫禁城内的稀世文物、珍本图籍和金玉宝翠。至1900年冬天,宫内已所失过半,贵重之物被劫掠无遗。
    而后,更继以私人抢劫活动,直到八国联军撤出北京之日此种野蛮行为才终止。从驻京公使、各级军官到教士也无一例外地参加了抢劫活动。从皇宫、颐和园、三海、坛庙、陵寝、王公府第、各部衙署直至民居商店,同样无例外地遭到抢劫。这次浩劫,北京积聚的大部分法物图籍、奇异珍宝皆尽为侵略者所取,大部分被劫持到国外。
    总而言之,在八国联军烧杀淫掠下,北京城“已失数百年来巍奂之美观,旧迹留者,仅一二者”。致使“一座昔日充满着辉煌金漆房舍的北京城,现在可只是一片罗列着萧条残物的荒野”。连侵略者也供认:“北京今已成为一强盗世界。”
    
<center>列强大肆洗劫颐和园</center>

    颐和园陈设之珍物敛全国之精华,则碧犀、宝石、翡翠、珠宝等件居多,而各疆吏大臣从民间搜刮来的古物异器,亦悉储入园中。该园先由俄军占领,《瓦德西拳乱笔记》称:“冬宫为俄军队所据守,其他各国军队未尝进据宫内。但俄国却曾允许他国一些军官可参观该宫,不过随时皆有俄国军官在旁伴行而已。
    瓦氏笔记谈到宫中被抢情形时说:“就宫内情形而言,又可证明该宫最大部分可以移动之贵重物件,皆被抢去。除少数例外,只有难于运输之物,始获留存宫中。……其余附属宫中之各处房屋如戏院、庙宇、吏室、仓库等等之曾经封锁者,均被横加劈毁,所有其中存物,凡认为没有价值者,皆抛置地下以及院落之内。他召集了90人整理了十天,仍然是破物堆满于屋内与天井之中,其中有数十个打破的摆钟、盘面及五色宝石均被挖去。
    瓦氏所说的东宫和夏宫是按照西方的习惯而言,冬宫即指皇宫,夏宫即指颐和园。从瓦氏记载中可以看出,俄国军队占领皇宫期间,已将宫廷糟蹋得不成样子了。
    
<center>抢劫中南海瀛台</center>

    抢劫瀛台的情况,有一英军叙述颇详:“每日日入后,即为彼等之世界,法兵监视之,然彼等监视法兵更密。外间情形业已宽松,故夜间不须防守,得以为所欲为。一至天明,则彼等此事则毕。其入宫之法,乃于换班之时,将衣服脱下,由洞中匍匐而进,如一蛇然,亦不带一火。谓依此法,瀛台中之物,不久即已取尽,今已不能再于此间得一物矣。”并又说:“现在珍物已尽,彼等又搬取大件之物,于瓷瓶、瓷缸雕刻之物等类,或以大衣包之,或藏于袋中,运至他处。”“全宫各处皆有似此之行动,如花旗人、俄罗斯人,如他国之人,皆是一样。至夜间,即越墙而入,偷取其中之物。若再过六个月,则宫中将无一物之留存矣。”
    仅隔三四个月,《平等阁笔记》作者狄葆贤由日本人陪同去拜瞻瀛台等处,他说:“正屋两进有楼,四面廊房围抱,满地皆西兵残毁之迹,欲认德宗燕寝之抢劫物中,均为一二百年以前之物,早被囊括无遗。在英军等私自出售的金玉制品中,有一抢劫者拍卖路易十五世时之金带扣,精美无论,嵌以金刚钻及红宝石,描绘极工。这个金带扣是旧瑞第派教士初来北京时所进的贡。这些物件盖是从瀛台处抢劫而来。
    
<center>镇压义和团运动</center>

    1900年9月8日,驻津联军前往“天下第一团”的根据地独流镇镇压义和团,肆意杀人毁屋。尸横街市,大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