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性评价强调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鼓励教师进行自我评价。因为与他人相比,教师最了解自己,清楚自己的工作背景和工作对象,知道自己工作中的优势和困难以及想从评价中得到什么。所以,在评价开始时就要和教师沟通,根据教育教学实际和教师本人的情况,形成个体化的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要选择恰当的渠道和方式,鼓励教师自主提交评价资料,给教师提供表现自己能力和成就的机会,同时要创设宽松的氛围,鼓励教师提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困难和疑惑,与教师一起分析各种尝试和探索。在对评价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时,要与教师进行充分沟通,注重资料的背景和影响因素,达成评价结论的过程要与教师进行一起讨论,对教师存在的优势、不足和进步形成清晰的认识,注重分析现象的原因,提高教师自我反思的能力,并且与教师一起提出改进建议。
在教师进行自我评价时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有明确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这样教师才能有目的地收集、分析有关自己教学的资料,体现评价的导向作用。此外,明确的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还有助于减小教师自我评价与其它评价之间的差异。第二,教师自我评价的结果不宜与教师的奖惩或利益挂钩,这样容易使教师由于压力或追求功利的目的而不能正确对待自我评价,在自我评价中不顾实际地抬高自己,或者有意隐瞒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从而失去了通过自我评价促进教师发展的目的。
在突出教师本人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的同时,还应重视和充分发挥学生、家长和同事评价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家长和同事都是教师的工作伙伴,他们不但直接或间接参与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而且能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教师的工作表现,对教师的改进和提高会产生积极影响。要为学生、家长和同事评价创设积极参与的氛围,同时教师要端正对他人评价的态度,认识到他人评价所提供的信息对于自己的改进和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平和的态度、宽广的胸襟接受他人的评价。
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学生的发展是教师工作的重心和目标,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师生交往有着最直接的感受和判断,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并及时听取他们对自己在教学、师生交往和其他方面的想法、意见和建议,并且根据学生的反映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或者转变某些不恰当的教育教学行为。
家长有权利以对教师进行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发展予以关注。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教师往往无法直接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家长评价从一个重要的侧面为教师提供了有关学生发展状况的信息。此外,学生对学校、对老师、对同学的看法常常会告诉父母,因此,家长在对教师评价的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想法、意见和建议对教师的改进与提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还有,家长对教师进行评价的过程也是家校协同的过程,有助于家长和教师形成合力,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对学生和家长评价加强引导,要让学生和家长明确评价的内容和标准,要分清楚哪些内容适合学生评价,哪些内容适合家长评价,哪些内容可以作为教师改进的依据,哪些内容仅供参考。由于学生和家长在教育教学的目标、过程和方法等方面与教师有不同的理解,其中有些方面可能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和局限性,所做出的评价可能是不合理的。因此,教师一方面要以积极的心态正确对待学生、家长评价,另一方面还要坚持正确的教育理想和教育方法,不能简单地屈就学生、家长不合理的要求。同时,教师也要认识到消除认知差异的重要性,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将此作为自己应做工作的一部分,而不要纠缠在学生、家长的评价是否正确、是否公平的问题上。
同事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在教育教学目标、方法和过程以及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方面的相似性,同事对于教师的工作有着更深刻的共鸣和更准确的理解。所以同事评价是重要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教师可以从同事的评价中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和经验,对于改进教育教学和自身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在发展性评价中,同事评价不应直接与教师的各种利益或名誉挂钩,这样有可能增加教师之间的摩擦或矛盾,使得同事之间相互提防,阻碍他们敞开心扉,影响对评价对象做出客观、合理、有价值的判断并提出改进建议,从而削弱了同事评价对教师的促进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