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进专题 > 2004年教师节专题 > 教育天地 > 时代与教师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实施方案》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实施方案》

   (2003年9月7日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理事会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通过)
 
    本实施方案按照《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制订。

    一、指导思想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以下简称“教师网联”),在教育部领导下,以现代远程教育为突破口,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原则,贯彻执行教育部有关教师教育和远程教育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教师教育优质课程共建共享,将教师继续教育和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教育教学改革及实施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紧密结合,实现教师教育模式、方法和机制的更新与发展。从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和中小学教师人才需求实际出发,“教师网联”以提高教师学历、学位层次为重点,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并举,大力推进教师继续教育,创建多种教育形式相互沟通、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新格局。“教师网联”将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合作,规范运作,并引进市场机制,合理竞争。实行天网、地网、人网的有机结合,探索并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教师教育网络体系,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素质,为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主要任务
   (一)第一阶段的任务
    1.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对教师教育体系改革创新,创建教师教育的新模式,建立、完善教师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

    2.充分发挥“教师网联”各成员的学科、师资、专业、设施及学校布局优势,进行资源优化组合,形成一批教师教育优质资源,建立全国性教师教育资源库。

    3.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充分发挥“教师网联”各成员的优势,构建天网、地网、人网“三网”沟通的教师教育网络体系。
    4.创建多种教育形式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思想,开放灵活的教师学习体系。

    5.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形式,广泛提升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学位层次,使教师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的发展。

   (二)近期工作
    1.成立“教师网联”组织,并在实践中不断规范和完善,使其在教师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优化教师教育资源,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对现有资源进行展示和评估等活动,将现阶段全国优秀的教育资源引进教师远程教育。

    3.开展教师学历、学位提升工作,包括研究生(教育硕士等)、专科升本科、专科等层次。

    4.开展非学历培训和教师资格认证、再认证课程培训工作。

    5.建设“教师网联”标准化开放性的公共服务平台。

    三、组织机构
   (一)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理事会及其附属机构
    1.参与联盟的所有院校和办学机构成员组成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理事会(以下简称“理事会”)。“理事会”是“教师网联”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决定、指导及协调“教师网联”的重大事宜,组织制定规章、标准、规范等。

    2.“理事会”设立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在“理事会”休会期间代行其职责。常务理事会对“教师网联”的重要工作进行研究、审议、部署、实施,重大决策需提请“理事会”会议讨论通过。常务理事会设理事长一名,由“教师网联”牵头大学的校长担任;副理事长若干名,由成员单位的校长、主管领导担任。

    3.常务理事会下设秘书处,作为“教师网联”的执行和协调机构,设在“教师网联”的牵头大学,其职能是落实常务理事会制定的规划、有关协约以及确定的相关工作,并根据“教师网联”的规章或协约对日常工作进行协调、管理和服务,以保证“教师网联”有效运行。秘书处设秘书长一名,由牵头大学的网络教育学院院长担任,副秘书长若干名,由成员院校网络教育学院院长担任,协助常务理事会处理“教师网联”的具体事务。秘书处下辖综合管理、教学管理、资源建设、技术保障、发展研究等若干工作组,设组长、副组长,各组组长由秘书长、副秘书长兼任。秘书处和各工作组在秘书长领导下负责执行常务理事会做出的各项重大决议,负责处理“教师网联”的日常事务和各成员学校的日常联系。

   (二)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专家委员会
    “教师网联”各成员推荐有关专家,经由“理事会”讨论通过并报请教育部师范司批准后,成立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为“理事会”提供决策咨询和业务指导。

    四、职责分工
   (一)经教育部批准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师范大学主要提供优质共享课程资源,主要实施研究生、专科升本科教育,实施骨干教师国家、省级研修。

   (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主要提供优质共享课程资源,侧重提供卫星电视远程教育资源,重点面向农村、贫困地区和边远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实施本、专科教育,开展非学历培训。

   (三)中国教育电视台参与教师教育节目的设计播出、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教师教育频道的管理和卫星电视宽带平台的技术维护。
   (四)中央电化教育馆参与教师教育的资源开发、支持服务以及相关的技术培训。

   (五)高等教育出版社参与“教师网联”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开发以及国内外优质课程资源的引进等工作,积极为“教师网联”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支持服务。

   (六)区域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主要承担地方学习支持服务的职责。按照教育部制定的示范性区域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建设标准,负责本地教师培训的组织、协调与管理,为各种途径和形式的教师学习提供资源、信息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服务。

    五、管理和运作模式
   (一)管理与运作
   “教师网联”负责制定网联章程,确定“教师网联”的相关标准及资源共享、学分互认的原则,建立联盟内行为规范。
    在教育部相关方针政策指导下,各成员遵循“教师网联”制定的运行准则,以联盟内行为规范自律,自主从事教师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
    “教师网联”实行“教师网联”各成员与区域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两级管理的教学管理模式。
    “教师网联”各成员在现有平台互连互通的基础上,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开展远程教育工作,并逐步建设“教师网联” 
    标准化开放性的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共建共享机制。

   (二)资源管理
    “教师网联”建立共享课程资源库和课程资源索引中心。经 “专家委员会”组织专家认证的课程资源,进入共享课程资源库。 
    “教师网联”实行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有偿共享。
    “教师网联”尊重课程资源制作者的知识产权。
    “教师网联”建立门户网站,并与各成员的网站连通。

   (三)教学管理
    1.规范招生行为
   “教师网联”统一发布招生信息,统一招生宣传口径,分区域分阶段逐步实行联合招生,确定录取原则和招生标准,确保招生的质量。
    各成员应首先做好所在区域的教师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工作。

    2.加强教学管理
   “教师网联”根据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学要求,向成员推荐“专家委员会”认证的课程资源,提倡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加强教学全过程管理。
 
    3. 加强考试管理
    制定“教师网联”考试规范,发挥各成员师资、专业、管理、区域分布等优势,采取联合、交换、委托等多种有效方式巡考监考,严肃考试纪律,加强考试管理。 

    4. 加强学历学位管理
    严肃学历学位证书的发放,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授予必须达到学校学位委员会等学术机构的标准。

   (四)质量保障
    实行成员自律,加强“教师网联”内部监控,接受国家及社会监督,建立和完善“教师网联”教师远程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

     六、资源建设和支撑服务
    (一)资源建设
    提倡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实行科学的认证和评估制度,同时倡导积极合作、优势互补,鼓励有序竞争,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
    1.组织专家对各成员提供的课程资源进行评审和遴选,对社会资源进行征集和筛选。
    2.组织“教师网联”各成员开发或合作开发精品课程,包括对经过评审和遴选的课程资源进行再开发。
    3.根据需要引进国内外优质课程资源,和高校远程教育协作组共建共享远程教育课程资源。

    (二)支撑服务
    1.充分利用各成员现有的现代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和支持服务体系,逐步建设标准化开放性的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学习支持服务。
    2.充分利用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平台和广播电视大学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为“教师网联”传输远程教育课程资源提供相关服务。
    3.与“校校通”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相结合,为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提供优质远程教育课程和学习支持服务。

    七、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一)政策支持
    “教师网联”及各成员要按照教育部“指导意见”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有关现代远程教育与教师培养培训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大力推进、积极开展教师培养培训。同时根据教育发展的需求,建议教育部领导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以进一步构建新的教师教育网络体系。
    
    1.完善教师资格制度,允许并鼓励提高教师合格学历标准,强化教师资格再认证和定期考试制度。
    2.完善相应的实施性政策措施,准许并完善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形式开展研究生层次(重点是教育硕士和公共事业管理硕士)教育的相应政策及配套措施,提升教师学历学位教育的层次。
    3.进一步明确教师教育学历培训学以致用、学用一致的要求。
    4.允许各成员在保证教育质量和培养标准前提下,开展教师学历学位提升教育与非学历培训之间学分互认的试验,建立相应的机制。各成员根据当地需求和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办法。

   (二)资金保障
    “教师网联”在国家支持下,坚持规范办学,鼓励市场化运作,建立多元投资体制,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市场运作机制。“教师网联”各成员之间既有相互合作,又有良性竞争。

    1.建议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纳入国家教育信息化规划。
    2.为支持“教师网联”的启动与运行,建议教育部投入启动?
[关闭窗口]

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Email: webmaster@mj.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