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9日电 “保护学生视力刻不容缓!” “最新一次全国24省市学生视力监测结果表明:8万多初中生,视力不良率达50.72%,近视率为44.2%;7万多高中生,视力不良率达50.72%,近视率为65.2%。这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中学生都有一副沉重的‘眼镜’架在鼻子上!”
列举着这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全国政协委员刘玉岭疾呼:“保护学生视力刻不容缓!”
更让刘玉岭感到痛心的是,这个问题在小学生中同样大量存在:“调查还表明,15万多名小学生中,视力不良率达19.83%,近视率为14.89%。”
视力不良不仅对学生本身,对学校等方面也都造成了一定影响。“近年来,一些高校相继要求提高招生体检标准。近视学生在高校录取过程中,将受到极大限制。”刘玉岭指出,“这些限制意味着每年有84%的高中考生,68%的初中考生被限考专业拒之门外。”
另一方面,学校对多年居高不下的近视率也是一筹莫展。刘玉岭举例说明:“每年高校航海专业因对视力要求较高,不得不一再降低分数线,降分幅度达20到50分之多。”
“环境是形成近视的主要因素。”刘玉岭指出,现在不少青少年学习时间一般在12小时以上。“眼睛过度疲劳和不合理用眼方式,使得不少青少年眼睛的调节功能逐渐衰退而遭破坏。”
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体质较差也不可忽视。刘玉岭指出,体育院校的学生出现近视率明显小于普通高校,仅为四分之一。“这一方面与体育专业学生课业负担较轻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体育专业学生喜爱运动、体质好有关。普通高校女生较男生不爱运动,也存在女生近视率高于男生的现象。”
“现在问题比较普遍的是学生课桌椅不规范,未能按年级、个体差异配置,不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坐姿。教室采光不好也易造成学生近视。此外,长时间接触荧光物体,如电视、电脑等,也是造成学生视力下降的原因。”刘玉岭认为,不良的学习环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
刘玉岭呼吁,要切实加强预防、控制学生近视工作,所有的中小学校都要把这项工作列入正常教育与教学活动之中,向全体学生讲清各种具体措施对预防近视的积极意义,并尽可能采取改善学习环境、积极开展多样的文体活动等措施保护青少年视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