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循环经济是最佳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之路。构建循环经济新体制的首要问题在于突破GDP至上的旧观念困扰,从而彻底转变GDP至上的政策目标
●要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首先应加快建立新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用绿色GDP取代传统GDP,把绿色GDP上升到政策与法律高度,并纳入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业绩评价的重要参数
●应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开设环境预防费用并制定相应的法律。对废气、污水、废弃物的排放标准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限制,严格推行“谁排放、谁回收、谁治理”的原则,奖励与重罚并举,并把其作为市场准入的重要条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持续的高速增长。但是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而且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极为突出。加上传统工业化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和GDP导向的经济增长,长期沿用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模式,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总体上呈现日益严重的趋势。
据有关研究机构测算,近30年来,美国和日本的年能源消耗量都已基本稳定。而我国则不然,能源消费量与GDP基本同步增长,1990年代中期,我国每年由生态和环境破坏带来的损失占GDP的比重达到8%以上。这种状况应切实加以扭转。
近年来,国际上形成了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和思路,它力求把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起来,并做到两者相互促进。这对于我国摒弃GDP至上的传统增长方式,构建循环经济新体制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循环经济是1990年代后出现的全球最新经济发展模式,它是一种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倡导直接采取“低能耗、高利用、再循环”的方式发展经济,反对滥采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使所有的原料和能源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小的程度。它要求遵循三项原则:一是“减量化”原则,要求尽量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和能源,从而在输入端预防和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二是“再利用”原则,要求尽可能多次利用或以多种方式利用资源和物品,避免物品过早地成为垃圾;三是“资源化”原则,要求尽可能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这三项原则分别在生产消费的输入端、过程中和末端起作用,以保证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可见,发展循环经济是最佳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之路。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究其本质,是对人类生产关系进行调整,其目标是追求可持续发展。
构建循环经济新体制的首要问题,还在于如何突破GDP至上的旧观念困扰,从而彻底转变GDP至上的政策目标。长期以来,一些地方迫于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巨大压力,一直以经济增长为首要目标,环境问题则往往被置于边缘地位。而我们的干部考核制度也在自觉不自觉地把增长率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对GDP的追求理所当然地成为地方干部的职业使命。于是,在GDP指标的掩盖之下,不少地区及干部急功近利,以环境换取发展,生态环境成了追求经济增长率的牺牲品,资源过度开发而致使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如果对此不及时加以扭转改变,发展循环经济只能是停留于口号的层面,经济发展的环境代价将会更加惨重。摒弃GDP至上的旧观念,无疑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先决条件,而党中央提出的“五个统筹“的要求,从总体上为彻底摒弃GDP至上、构架循环经济新体制指明了方向。
GDP一直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但是GDP只反映了经济总量的增长,却没有全面反映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容易过高地估计经济规模与经济发展,给人一种扭曲的经济图像。要彻底摒弃GDP至上的政策目标,构建循环经济的新体制,最根本的是改革现行的经济核算体系,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
要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首先应加快建立新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用绿色GDP取代传统GDP。建议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及专家学者,研究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数,对自然资源和环境进行核算,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把绿色GDP上升到政策与法律高度,并纳入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业绩评价的重要参数。
其次,应建立完整的评估体系,重点是计算自然资源存量的消耗和折旧。要让每一单位的GDP都能反映出所消耗的自然资源如耗水、耗地、耗能的数量,并对自然资源的损耗进行经济补偿,使其在国民经济收支中得到反映。
再次,应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开设环境预防费用并制定相应的法律。对废气、污水、废弃物的排放标准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限制,严格推行“谁排放、谁回收、谁治理”的原则,奖励与重罚并举,并把其作为市场准入的重要条件。在GDP中计算出环境被经济活动侵占以及用于恢复或补偿环境损失所发生的费用,建立环境预防费用的项目并制定相应的法规。其中包括污染物排放的削减费用,防止土壤侵蚀的防风林和植被种植的建设费用;清除和处理废弃物的费用;城市化带来的负效应等费用。要使开发者投资环境建设,其投资回报必须受到法律保护。
同时,也要核算生态建设的其他费用。空气、河流、湖泊、海洋、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系统,其环境容量和良好的生态效应也是一种资源。人类利用这些资源,可以使排放的某些污染物在数量允许的情况下得到自然净化,可以降低气温,增加空气湿度,从而改善当地气候,提供足够的氧气而有利于人类和其他生物健康。
总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下的GDP,不再是单纯地反映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而且同时也反映出在经济活动中所消耗的能源及对环境的负荷。以此作为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指标,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控制能源的过度消耗与对环境的损害,为循环经济新体制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