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进专题 > 2004年两会专题 > 代表委员建言 > 三农问题


常城委员:“失地农民”被“边缘化”的趋向亟待引起重视

三农问题

    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春运人数几乎以每年增长1亿人的令人震惊的速度增长,2003年达到18亿人次,2004年直逼19亿大关。民航、铁路、公安、交通、民政使尽全身解数,仍难解燃眉之急。一些国外媒体往往把人山人海的车站作为中国春节一道特有的风景线竞相报导。殊不知这种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问题,有其必然的社会根源。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然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从农业向非农业部门,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和迁徙。据最新统计,目前仅跨地区流动的农民约l亿人。
    
    这种趋势本是社会发展进程中一种无可厚非的现象,世界上工业化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曾经历了这样的发展阶段。不过,在这种发展态势的背后有一种趋向亟待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这就是处于新生存环境的农民,特别是城乡接合部或城市郊区农民,有被“边缘化”的危险。问题之所以严峻,是因为农民的边缘化,将直接对农民的生存、社会存在、子女教育、心理承受、城乡之间矛盾的激化乃至对整个社会和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对此,无论是政府、社会,还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万不可掉以轻心。否则将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造成无穷的后患。
   
    城市化和工业化必然造成部分农民的失地;但如果没有或缺乏对城市化、城镇化进行前瞻性的论证和科学规划,并使政策到位,狠抓落实,而是急功近利,一哄而起,盲目上马,往往人为“打造”了失地农民、进城务工人员、新的城市贫民和农村贫困户这些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在这种情况下,农民的边缘化必然不可避免,这是因为决策者心中无数,政策措施和后续行动都没有到位。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这种不从实际出发、无视农民根本利益的歪风邪气,反过来又可能成为周边农业地区的农民萌生躁动情绪的根源,如果当地农民负担沉重难以为继,很容易出现土地抛荒,农民盲目离开土地、离开农村、涌入城市,却又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从而成为新的城市贫民。当然,这批农民之所以离开土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们对压在自己身上的不合理负担的一种无助和消极反抗。
    
    城市周边的农村在不断缩小甚至消失,假如政策合理,措施得当,农民尚可以得到适当的安排,其中部分农民“转居”“转工”;但新的居所、环境和工作打破了农民传统的生活模式,存在着适应和融入的长期甚至可能是痛苦的过程,我们要关心并帮助这批农民在心理上做好调整和适应的准备,同时要把这项工作列入地方政府和部门的议事日程,不可对此掉以轻心。当然,这部分得到安排的农民应当说还是属于情况比较好的。
    
    问题较大的是那些失地、失业或称为无地、无业的人群,媒体就曾报导过很多这方面的消息,据有关统计,这批失地农民的数量已经超过20C旧万人。许多失地农民在得到数额有限的征地费后,就再没有任何其他收入来源和生存手段;更有甚者,农村基层的一些领导在转让土地时没有任何透明度,暗箱操作,不惜损害广大农民利益,暗饱私囊。在这种情况下,失地农民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这批被遗忘的社会弱势群体别无选择,在没有经过任何培训的条件下,只好进入城市。另一方面,没有做好接收吸纳这些人群准备的城市必然使这些农民感到茫然无助。条件和运气好一些的,经过百般周折和十分烦琐的手续,即使找到一份工作,也要时常处在怕失业、怕生病、怕孩子失学、怕暂住证上找麻烦的惴惴不安的心态之中。处于这种心情下农民并不认同城市为自己的家,城市与乡村之间仍然存在着难以消除的隔膜,这些农民的边缘心理是可以想见的。我曾对进北京开出租的农民进行了部分抽样调查,发现他们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多比较艰难。有八位出租车司机提供了基本相同的数据;他们每天大约用八个小时左右挣“份儿钱”,另外两个小时用于挣油钱和汽车养护费用,剩下的时间才是为自己谋生,也就是说要经过10个小时的工作之后才是自己谋生的时间(当然,如情况属实,这也折射出北京出租车管理体制的弊病)。加之有些农民为了节省在京的住宿开支,每日还要往返奔波于城市和农村住家之间,疲劳驾驶是不言而喻的。那些失去土地又在城里找不到工作的农民,则不得不加入城市失业人员的队伍,成为新的城市贫民。这也是城市犯罪率不断上升的原因之一。城里人在抱怨失盗抢劫等刑事案件的同时,很少考虑到其中的原因或者产生这种社会问题的部分土壤,恰恰与失业、社会资源和财富分配不公以及农民边缘化有着直接关系。这的确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不稳定因素。更令人担忧的问题是,超生且游离于城乡之间的被边缘化的农民或新城市贫民的子女,往往因许多不定因素而导致的失学、辍学现象,将会产生数量众多的新文盲;与此同时,又为新城市贫民子女中可能出现的青少年犯罪播下不祥的种子。
    
     遏制、消除乃至防止农民边缘化的确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必须全方位地下大力气及早解决,如果不解决好这个问题,就会给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治安和稳定留下隐患。当然,;更重要的是,我国的人口主体是农民,我们目前仍然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如果人口主体中的一部分人群有被边缘化的感觉,我们又怎么可能指望与他们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呢。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考虑:

    1.首先,各地农村地区在进行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必须把科学论证放在首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要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时刻把农民的利益放在心中。各省要加强对省辖地区基层这方面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力度。各地基层要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条件和特点,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因地制宜。同时要注意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开展跨省、跨地区的经验交流。
    
    2.在周密论证基础上,制定配套的政策和监督落实机制。特别在进行土地交易时要有透明度,广泛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要严厉惩治交易过程中的腐败现象。土地出让前一定要出台妥善安置农民的措施和后续行动计划。对基层领导在这方面的任何失职、渎职行为,要给予行政处分,必要时要追究其刑事责任,并强化媒体的监督力度。

    3.将被迫进城的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中央和地方要根据各地财政情况,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研讨对这批农民实行“低保”的可行性。

     4.在城市基础设施尚不完备,产业结构尚不合理,经济尚不够发达的条件下,许多城镇吸纳农村富余劳力的能力还无法完全应付目前的局面,因此目前一味地、不适当地强调农民进城打工,未必有助于全面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建议地方基层应当同时把注意力放到如何合理调整本地的农业产业结构上,从本地实际出发,根据市场需求,摸索探讨出一条建立本地区综合发展农林牧副渔业及其产品的深加工体系的路子来;条件成熟的地区,可以试验建立对口研发机构。国家也可根据国内和国际市场需要,考虑建立农村地区的农业科技型产业孵化器,逐步形成网络。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本地区的发展,而且也可以吸纳本地多余劳力,适度实施“离土不离乡”的做法,缓解对周边城市地区的压力。   

    5.城市教育和民政等部门应在当地政府统一协调下会同有关方面,专题研究解决进城农民子女的就学问题。除在聚集区设立专门学校之外,亦应避免受教育的进城农民子女被边缘化的趋向,在可能的情况下,正常安排他们在正规学校就读,减少与城市学生之间的隔绝和隔膜,使之能够身心健康地成长。
  

  6.把涌入城市的无业青年农民,作为失业统计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对象。从政策保障上杜绝形成农民被边缘化的因素,使他们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针对市场需求,对这批进城农民进行免费或低收费的就业培训,而且还要对初步就业的农民分期、分批进行在业继续培训和文化、法制等方面的继续教育。必须清醒地看到,不断提高已占城市产业大军半数以上的这批工人的素质,已成为城市管理者的当务之急。训,而且还要对初步就业的农民分期、分批进行在业继续培训和文化、法制等方面的继续教育。必须清醒地看到,不断提高已占城市产业大军半数以上的这批工人的素质,已成为城市管理者的当务之急。

[关闭窗口]

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Email: webmaster@mj.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