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它是经济与文化、科技与艺术互动的结晶。与丝绸相比,中国陶瓷流传世界的时间更长、范围更广、种类更多、数量更大、影响更深,然而陶瓷文化研究数量小、影响窄、转化少、产业化低,与底蕴深厚的陶瓷文化遗产相比,反差极大!激活静态资源,研究科学地保护和利用陶瓷文化遗产,满足文化产业的发展显得尤为迫切! 以江西为代表的中国陶瓷文化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洪州窑(南昌)为唐代六大名窑之一,其原料、成型、施釉、烧成工艺及窑炉结构,尤其是化妆土的使用,成就显著。吉州窑位于江西吉安县永和镇,宋“置监镇司,掌磁窑烟火事,辟坊巷六街三市”,产品种类繁多,釉以青白黑黄绿闻名,“油滴”、“兔毫”、“剪纸贴花”、“木叶纹”茶碗为旷世珍品。七里镇窑位于赣州市郊,造型雅致、工艺超群,以青釉、乳白釉、青白釉、黑釉陶瓷著称。景德镇水土适宜制陶,唐代陶瓷以假玉器誉满京师,宋代跻身五大名窑之列,元代设浮梁瓷局,高岭土的应用和青花瓷驰名中外,明代设御器厂,“官民竞市”,为“天下窑器所聚的瓷业中心”,清代设御窑厂,“官民共荣”,青花、五彩、颜色釉登峰造极,为世界制瓷中心。江西全省陶瓷文化保存完好的有村落、古镇、县衙、矿坑、作坊、窑址、古道、码头、瓷行、商会、书院、民宅,构成举世罕见的大尺度文化遗产密集区,拥用国家一、二级文物千余件、国保单位十余个、文博单位十余个。尤其是景德镇不仅拥有国家、省、市陶瓷研究所,还有古陶瓷研究所,并拥有全国唯一的陶瓷高等学府,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陶瓷博物馆、御窑遗址公园。
作为全国唯一的景德镇陶瓷学院办学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拥有陶瓷艺术、陶瓷材料、古陶瓷高级职称人员100余位,博士、硕士100余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000万元,藏书80万册,中外期刊600余种。陶瓷艺术和陶瓷材料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陶瓷文化研究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陶瓷学院以遗产遗址为代表的陶瓷文化旅游研究,以考古鉴定为代表的陶瓷科技研究,以陶瓷之路为代表的陶瓷文化交流研究,以欣赏审美为代表的陶瓷艺术品收藏研究,在国内外学术领域凸显其后发优势。形成了研究方向明确、学科交叉、专业互补、梯队稳定的态势。陶瓷学院以科研项目为依托,以国内外学术会议为窗口,以著作论文为载体,广博精深的陶瓷文化日益受到政界、商界、学界的重视。 为了进一步研究和利用这一人类文明成果,释放其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议:在景德镇陶瓷学院建立“中国陶瓷文化研究中心”,依托其较为完备的硬件、软件环境,依托景德镇丰厚陶瓷文化资源,由中央及省政府拔付专项经费,用于科研开发,赋予其较强的科技推动力、文化制造力、商业运作力。 陶瓷文化研究中心下设现代陶艺研究所、陶瓷文化遗产研究所、陶瓷文化交流研究所、陶瓷文化产业研究所。研究中心以未来的眼光,站在世界的前沿,注重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相结合,致力将陶瓷文化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积极申报国家各部委、省各厅局科研项目、规划项目,国家级、省级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特别要争取文化、文物、旅游、规划、建设、出版等部门应用型科研项目。积极主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部、中国国际文化促进会联系,借鉴亚布力、博鳌论坛的运作模式,设立国际陶瓷文化论坛,定期举行;积极主动与外交部、文物局、旅游局、交通部联系,借鉴丝绸之路成功运作模式,建立陶瓷文化遗产廊道,亲历人类文明的演进;或者与国家体委、国内外汽车制造商联系,选择一段地貌独特、观赏性强的陶瓷之路,举办汽车拉力赛;积极主力与文博单位、拍卖公司、画廊、艺博会联系,为数以千万计的陶瓷艺术品爱好收藏者提供咨询建议;积极主动与出版单位联系,把陶瓷文化的艺术美、民俗美、古典美通过服饰、模特展示出来;举办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积极主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艺术团体联系,借鉴西方艺术品市场运作经验,评出金、银、铜奖,限量生产,推向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