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进专题 > 2004年两会专题 > 代表委员献策 > 教育


黄晓浪委员:配合“人才强国”,建立新型“实验高中”

教育

    人才强国,事关经济发展、科学进步、国力提升、民族前途;人才强国,已成为我国的国策。人才强国工程,从长远可持续发展和根本的角度讲,要落实到人才的培养工程上来。中国的教育体制,要支撑和贯彻人才强国的国策。 

    中国的发展需要三个层次的人才: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拔尖创新人才。中国教育体系及现状,主要在应对前面二个层次人才的培养,而第三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即关键人才的培养体系,还不够科学和完善。这是一个大问题。 

    拔尖人才培养工程,不应只是长江工程(下游),也不只是大学的学士、硕士、博士培养系统(中游),从教育科学的角度,拔尖人才所必备的许多重要素质条件,是在基础教育(上游)中培养和发展出来的。错过了基础教育这个重要阶段,以后去培养拔尖人才,一是会失去很多本应产生的拔尖人才,二是培养出来的拔尖人才的“尖”度会大大降低。基础教育对培养拔尖人才的重要作用,长期以来未受到重视。在我国基础教育的水平还不够高的情况下,基础教育致力于普及教育、大众教育,但没有培育和发现拔尖人才苗子的适度、适量的措施,这是人才培养链上的一大缺或。这个缺或,肯定与我国至今没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不无关系。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它将制约着我国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和产生,将阻碍我国人才强国的国策的成功实施。 

    建议: 

    一、建立一个新型“实验高中”系统,实施“高素质教育”。(在各城市或地区,按其人口规模和经济教育发达程度,建立一所或若干所“实验中学”。) 

    二、新型“实验高中”的操作要点: 

    1、培养目标:培养综合素质、尤其是科学素质高水平发展的高中生,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初苗。 

    2、教育教学内容及目标: 

    ① 以高中新课程标准为基础,吸纳科学学、创造学、人才学和成功学的相关教育因素。 

    ② 重点举例:学习、研究能力:为最重要的发展目标之一(一级) 

    知识掌握:完成课标要求,不追求极高分 (二级) 

    情商等心理能力:为最重要的发展目标之一 (二级) 

    创造能力:为重要的发展目标之一 (三级) 

    社会行为能力:为重要的发展目标之一 (三级) 

    3、学制与课程:①基本课程直接采用高中新课标系统。 

    ②情商教育、创造教育、社会行能教育等可进入新课标系统中的校本课程。这套素质课程可由大学和高中的专家教师组联合研制开发。 

    4、教师队伍:要系统组织进行教师“高素质教育”再培训。培训可由高中新课标的专家培训小组为主来进行。 

    5、测试评估:①基本课程:取用新课标的考评系统。 

    ②情商、创造、行能等发展评价:借助国际上的已有成果,研制适应“实验高中”的测量工具,可由社会化的测试评估机构来进行测评。 

     6、开放性与互通性:①在“实验高中”不适应者,可转回普通高中。 

     ②普通高中能达到要求者,可转进“实验高中”。 

     三、高素质高中教育与初中教育的联系 

     1、把“实验高中”的高素质教育方案和招生方案传达到初中学校。 

     2、在学校、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初中可每学期或每学年推荐一批优秀学生到(社会化的)评估机构进行相关素质的测试评价,每次测评成绩都记录进档,并发给学生相应证书。 

     3、初中毕业时,(自愿)报考“实验高中”的学生,在评估机构进行一次综合测试。“实验高中”根据考生的初中三个学年的素质测试成绩和综合测试成绩,按照“高素质教育”的标准要求,选拔录取学生。 

     四、高素质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联系 

     1、“实验高中”的学生和普通高中的学生在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时具有相同的标准。 

    2、“实验高中”的学生可以在修习高中两年课程后参加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并享有和应届毕业生相同的录取资格和标准。 

    3、“实验高中”应向相关高等学校如实提供学生的各项素质测试成绩和其它学习档案,高等学校应该将这些素质作为选拔高素质学生的重要参考依据。 

    4、高等教育应配合人才强国的战略,加快对高校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要大力加强对大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训练,尤其是要注重对大学生的创造性的培养,要对大学生进行立大志、创大业的思想、心理品质的培养,进行社会活动能力的训练。这既有利于面向全体大学生培养高等人才,同时对孕育于其中的拔尖创新人才苗子,也提供了良好的素质营养和发展空间。这样,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就牵起手来了,构成了一个培育和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完整的教育链。 

    上述建议的优点说明: 

    1、将人才工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渗透到初中阶段,有利于在大面积的范围里、尽早孕育和发现人才苗子,但又不影响义务教育的基础任务目标的实现;而且有助于引导初中教育向素质教育提升。 

    2、在高中阶段正式系统展开拔尖人才培养,但集中在个别“实验高中”,在人力、物力资源上比较节省、可行,同时也不冲击高中教育的基本结构的主要任务;而且会大力度地带动和刺激高中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提升。 

    3、通过实施高素质教育的新型“实验高中”,可以逐步影响、转化,甚至取代原有的强化、浓缩单性应试教育的“重点中学”和“少年班”,使优质高中教育走出误区。

    初中课程改革方案即将全面推广,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今年开始试行,为“高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和整体基础。“高素质教育”可以在新课程标准的框架中融合和发展。

[关闭窗口]

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Email: webmaster@mj.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