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市场是规划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就业是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就业是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的平衡 点,就业与教育政策的组合是职教宏观政策的基本特点。当今中国职业教育必须走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道路。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经历了恢复、发展、调整和提高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发展无不与劳动就业市场的变化相联系。开放之初,百业待兴,职业教育得以,恢复。经过20多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初、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相沟通,公办、民办职业学校共同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全国各级各类职业院校总数已达1.6 3万所,在校生达到1200多万人。随着经济的改革和调整,职业教育资源也在不断优化配置,一批示范性职业学校相继建成。到目前全国已有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200多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技术、素质要求的提高,职业教育为之服务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各职业院校努力强化同区域经济建设和劳动就业市场的结合,现代服务、数控技术、汽车维修等专业毕业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已向社会输送了数千万毕业生,数以亿计的城乡劳动者得到各种形式的培训。九十年代后期,由于我国经济进行宏观调整,职业教育一度出现下滑。但随着改革调整的不断完善,近年出现了恢复性增长,已接近历史最高水平。 二、职业教育在推进就业过程中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从职业教育发展环境来看,有些地方还没有把职业教育摆到应有的位置。一是存有“三轻三重”现象: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教育、轻职技培训;重普教升学率、轻职教就业率。二是一些地方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经济建设与人力资源开发未能实现同步协调发展。重视上项目、引资金、引设备,忽视对实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的培养。三是不少用人单位,招工用人盲目追求高学历。四是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实验实习设施设备老化落后,难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五是教育与劳动就业政策还不配套,就业制度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从职业教育自身建设来看,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仍处于比较薄弱的地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的能力还不强。一是一些学校自身发展定位不准,“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思想不坚定,导致学校发展与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贴近度不高。二是学历教育和封闭式办学模式还没有彻底打破,办学的灵活度不高。三是教师编制缺乏,特别是“双师型”教师十分缺乏,教学质量受到影响。四是严重缺乏代表先进生产水平的实习基地和设备,达不到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要求。五是农村职业教育还不发达,严重影响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不利于城乡,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六是职业教育的有关政策与劳动就业政策、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体系还没有有机融通。 三、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应以此规划职业教育的发展,重新审查和制定有关发展政策。为此建议: (一)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创新领导机制。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不分办学主体,在宏观发展规划、业务指导等方面应统一归属一个政府职能部门,以明确责任,以利于对区域职业教育统一规划、一致政策和统筹办学资源。 (二)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国务院有关部委要指导各地各级政府在切实办好示范性职业学校的同时,要推动各行业组织、企业及社会其他力量举办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行业、企业要认真做好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指导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强化自主培训功能,并积极为职业学校提供兼职教师、实习场所和设备;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具体政策,把职业教育作为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先领域,引进境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 (三)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提高质量和水平为核心,以促进就业为目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和编写与职业资格要求相融通的、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课程和教材;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为着力点,加强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强化实践教学,抓好应用技术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加快培养“双师型’’。骨干师资;推进同行业、企业的联合办学和“订单式’’培养,加强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术工人、技师的培养和培训。 (四)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国务院省有关部委和各级政府应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大局出发,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指导扶持,认真搞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使新增劳动力基本掌握一项在城镇创业、就业的技能,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培训证书,把农村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 (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制定职业教育经费标准,据此要求办学主体足额拨付办学经费,并做到逐年增长。各级财政应设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在使用上要优先用于职业教育的基础性建设和农村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当前有些地方财政存在截留、挪用学费,或以学费抵顶财政拨款的问题,相关部门应予坚决制止。 (六)依法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严格落实就业准入制度,促进劳动就业和再就业。各地、各部门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确保“先培训、后就业”制度落到实处。教育部门要与相关部门协商解决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问题,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