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关系到干家万户、亿万群众的大事。俗话又说“病从口入”,好多疾病是从饮食不当而来的。现在市场上的许多食品确实使人不放心,“毒大米”、“瘦肉精”、“吊白块”、“假毒酒”、“地沟油”不断的曝光,许多非法加工制作的伪劣食品充斥市场。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消费者每年因食物残留农药和化学添加剂中毒而被“放倒” 的在十万人以上。至于许多因食品含有激素、抗生素残留超标而引发致癌或引起发育紊乱的,因果蔬食品中重金属、有机磷残留超标而引起神经功能紊乱或慢性中毒的,更是不易察觉,也无从统计的。 这几年政府有关部门在抓食品安全方面确实做了很多工作。但这件事情涉及面广、错综复杂,确实不是一时能抓好的。其困难在于:
(1)界定的标准不一。首先名称就很多,什么“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安全食品农产品”、“健康食品”等等,这些名称正确概念是什么?区别在哪里?不大说得清楚。这些称号的认证管理又分属于不同部门,认证标准不一,认证机构各自独立,互不隶属。黑龙江某市农委的一位负责同志要我们向上反映,明确解决这个问题。对普通百姓群众来说,更是眼花缭乱无所适从。 (2)生产源头没有管住。一些生产者缺乏科学知识,不能正确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还有一些养殖种植产法制观念薄弱,违法使用农药、化学品来催熟催肥。更有一些不法分子利欲熏心,不顾人民健康,蓄意制假贩假,违法食品不断泛滥。 (3)执法力度不够。前段整治工作确有一定的效果,但因限于执法力量不足,往往是节日紧、平时松,出现“假日消匿、节后又起”的状况。违法分子为逃避处理,往往不断变换手法,更加趋于隐蔽。市场监管治理庄重而道远。 群众利益无小事。必须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出发,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扎实有效地把食品安全工作落到头处。为此,我们建议: 一、进一步规范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完善监管体制,建立起统一标准的认证管理体系。 二、农业、经贸、轻工、海洋等管理部门,要从产地抓起,从源头把好食品安全关。 三、管好市场销售渠道,加强整治力度。工商、卫生、质检等执法部门要密切配合,协调行动。
四、继续通过媒体,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对违法的典型案件曝光,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