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的民办教育百花苑中,有一朵明艳的奇葩,这就是合肥瑶海、灵童、庆龄、金童、大杨五所幼儿园,而这五所幼儿园的创办者王少泉则更是远近闻名。1993年至2000年的7年间,王少泉接连创办了这五所幼儿园,凭着自己的那份执着和自信,终于把幼儿园办到了今天的规模,共有幼儿500多名,教职员工52人,园长、园长助理各一人,园主任、后勤主任各4人,教师28人,以及医护人员、保育员等14人,为幼儿教师、下岗工人和待业青年提供了就业机会。幼儿园内有多功能活动大厅、戏水池、各类幼儿玩具图书、新型的现代化幼教仪器和设备等完备的设施。
成功之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于王少泉所在的企业效益日渐下滑,单位幼儿园也难以支撑,日渐萎缩,作为幼儿园负责人的她只能半日上班半日闲。这段日子让她很苦闷,因为她的理想是在幼教事业上有所作为。未来的路该怎么走?是等,是靠,还是自己创业?思索再三,她决定自己创办幼儿园,来实现个人曾经苦苦追寻的梦,和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朝夕相伴。可是办一所幼儿园需要场所、设施、教学仪器设备等等,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钱啊!可此时的她独自一人抚养着孩子并要赡养80多岁的老母亲,哪儿有什么积蓄?面对生活的艰辛、前途的迷茫,王少泉心中的梦却越来越清晰。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母亲和姐姐,她们愿意竭尽全力地支持她。母亲拿出了一辈子的积蓄、姐姐把家底掏了出来,年幼的女儿也捧出了自己那少得可怜的零花钱。就这样东拼西凑了6万元,经上级部门批准,创办了灵童幼儿园。1993年3月1日,是王少泉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这天灵童幼儿园正式成立了,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幼儿园办好,不辜负亲朋好友的信任和支持。建园之初,王少泉把仅有的一点经费都用在了“刀刃”上。她亲自招聘教师,自己设计布置环境,购买各种设备。每天她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离园,狠抓教学质量和服务质量,并始终把幼儿安全置于各项工作首位,一切为了孩子和尽可能地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幼儿园逐步平稳地发展起来。一天下午,园内的孩子都被接走了,王少泉正和同事整理园务准备下班,一位老人推门走了进来,一见王少泉就跪下了,她赶忙扶起老人,一问才知,老人的儿子在外地工作,媳妇因故和儿子离婚,留下一双儿女,他一人无法照顾,听说灵童幼儿园好,因此想把孩子送来寄宿,可又担心这里不收。王少泉听完之后,一面安慰老人,一面嘱咐同事明天安排此事。第二天,老人带着两个孩子来到幼儿园,老师们一见:哥哥只有四五岁,妹妹还不到两岁,就只答应安排哥哥入园,可老人却想让小的也能入园。王少泉见此情景便联想到自己这个单亲妈妈照顾一个女儿都挺不容易的,何况这位年迈的老人照顾这么幼小的孙女,谈何容易?于是,她不顾大家的反对,坚持收下了这对兄妹。哥哥被安排在小中班,妹妹由王少泉和其他几个老师轮流看护。白天和小朋友在一起倒没什么,可到了晚上,麻烦就来了,因为以前没有留园的孩子,所以老师们下班都回家去了,现在这兄妹俩怎么办?王少泉只好把孩子安排在自己家里,让自己刚上一年级的女儿带着玩,一起吃住。不久,兄妹俩的母亲知道了这个消息,悄悄来幼儿园看望兄妹俩,王少泉得知后,就把孩子的母亲找来,跟她讲孩子们的生活情况,并劝慰她一个完整的、有父爱母爱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重要。渐渐地,王少泉用真挚的爱心唤回了这位母亲的心。后来,孩子的父母复婚了,全家搬迁到男方工作的城市。临行前,孩子的父母要结算兄妹俩在园的费用,王少泉摇了摇头,说:“到那个新的地方,重新安家,会有许多难处。这点费用就算是我们全园给孩子们的一份爱吧。希望你们以后好好生活,悉心培养孩子。”这件事传开之后,有人问她为什么会这么做。王少泉感慨地说:“我经历过许多生活的困难和挫折,深知在困难中的人更需要别人的关爱和支持。也许我的帮助不能根本解决他们的困难,但我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这对我来说是件十分快乐的事情。”从2000年到2004年,王少泉为照顾特困家庭的孩子,共减免了数万元的费用。
在二十余年的幼教工作中,王少泉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首先要有爱心,有了爱心,才会细致入微地关爱园内的每一位孩子,让他们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还应该有很强的责任心和耐心,真正把自己融入到孩子中去,以教师、母亲和朋友的三重身份与孩子相处。王少泉响应全国推出的“365·24”服务承诺,即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从不间断地为幼儿及家长服务,家长随时都可以接送孩子,有的家长因为工作原因节假日或晚上不能来接孩子,老师们就带孩子在幼儿园吃住。同时,每所幼儿园还专门为幼儿园毕业的孩子开设“小餐桌”,每天接他们到幼儿园吃午饭,辅导他们做作业,带他们游戏,下午又送他们去上学。这些做法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认可和赞誉。在庆龄幼儿园里,有一个叫葛一飞的孩子,父母离婚后把孩子抛给了姑妈,姑妈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葛一飞的表哥姜峰正好是王少泉许多年前在夜大当班主任时的学生,于是姜峰立刻想到了这位可敬可亲的王少泉老师。他找到王少泉,她二话没说就收下了葛一飞。后来,姜峰不幸得了尿毒症,又是王少泉陪着姜妈妈到处奔走,筹资为姜峰治病。尽管王少泉无回天之力,没能留住姜峰的生命,但在这期间,小葛一飞一直在庆龄幼儿园里生活到上小学二年级,王少泉像妈妈一样地培育着葛一飞,为他去学校开家长会,陪他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学校的老师都以为王少泉是葛一飞的母亲。现在,姜妈妈带孩子回老家生活了,但王少泉给了葛一飞最温暖的少年回忆。
在王少泉的心里,她始终认为她的一切事业、一切成功都是孩子们给予的,所以她一定要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奉献给孩子们。然而,提起自己的女儿,王少泉却总是哽咽着说不出话来。她常常一忙起来几乎和女儿见不着面,更别说照顾年迈的母亲。记得有一次,当王少泉下班回家见八十高龄的母亲卧病在床,她急忙背起年幼的女儿,跑去请邻居帮忙将母亲送到了医院,等医生为母亲诊断停当,王少泉转身却见女儿已躺在病房冰冷的水泥地上睡着了。凌晨女儿发起了高烧,她一夜未眠地守护在女儿身边。可第二天,匆匆安排好家事,王少泉又来到了幼儿园。
幼儿园的工作离不开真挚的关怀、热情周到的服务,更需要过硬的教学和科学的管理。从创园的第一天起,王少泉就始终坚持把好教学关。任课教师全部聘用幼儿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她们对工作有高度的热情和开拓创新精神,教学严格按照幼儿教学大纲和市教委的有关规定开设课程,还免费增设了美术、舞蹈和钢琴等专业教学,并根据幼儿的兴趣及爱好开展多种兴趣小组活动。每所幼儿园都有各自的教育中心。同时王少泉还鼓励和支持员工们继续学习,把最新的知识教授给孩子们。为此,王少泉组织老师们到各先进幼儿园参观学习,听取教委和有关部门邀请的幼教专家讲课,并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和经费进修成人自考学前教育大学课程,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整个幼儿园像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她记下每位员工的生日,为他们庆贺;在园工作满三年,为他们买保险。员工结婚、生孩子都享有带薪假期。员工们有什么私事,如家庭关系、谈恋爱等都喜欢和王少泉商量,王少泉也会像自己的事一样为他们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员工小尚是王少泉第一批招聘的教师,和王少泉一起经历了幼儿园的成长。她与一位在西安读书、留校的军官谈恋爱,但因为小尚离不开家、舍不得王园长,所以她想放弃,在王园长的再三开导下,小尚勇敢地接受了幸福,王少泉亲自为他们操办了婚礼。小尚远嫁西安后仍然选择当了一名幼儿教师,用她的话说:“我只是把王少泉园长的精神带到了我生活的新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基础教育基础的学前教育更应该受到高度重视。当前农村的学前教育由于内部管理、师资力量、办园资金等方面的原因,发展现状不容乐观,还有不少儿童不能接受正常的学前教育。为了把城市幼教带到农村,让农村的孩子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王少泉于2000年12月在合肥市大杨镇投资兴建了大杨中心幼儿园。虽然在筹资兴建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从征地筹款到破土动工,桩桩件件都不是容易的事。但同时王少泉也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民进会员,又是多么的幸福,合肥民进的领导和会员们竭尽所能的为大杨园创建筹款,时时关心着幼儿园的建设进展。就连年愈八十的老会员都拿出积蓄来支持她,让她感受到了组织的力量和温暖。王少泉每逢讲到这些,总是激动万分:“民进是我的家、民进的会员是我的娘家人!”现在大杨中心幼儿园开园在即,人们相信,王少泉一定会把它办成合肥农村第一流的幼儿园。
在工作中,王少泉先后被评为合肥市“三八”红旗手标兵、“幼教先进工作者”,她所创办的幼儿园也被评为先进办学单位,2002年10月她又被评为省民进先进会员、民进全国先进会员,并当选为合肥市政协十届、十一届政协委员。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雨,无声的春雨,不正是王少泉这位钟情幼教事业、无悔追梦人的真实写照吗?她将整个身心献给了祖国的花朵,她将永远不倦地追逐自己的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