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环保总局2月28日宣布,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已在全国10省市开始绿色GDP试点,河北名列其中。“这预示着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更人性化的新阶段。”我省资深环保人士、全国人大代表曲修霞对绿色GDP的试行充满期待。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政协副主席李有成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提案《关于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建议》中,呼吁应当尽快建立绿色GDP制度,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双赢。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李有成委员认为自己这份提案与国家环保总局的意图“不谋而合”。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非常严重,而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开发者重开发轻保护,一些部门和单位监管力度欠缺。“更重要的原因是,长期以来,人们总认为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无偿的。这种片面的发展观已经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了,这种改变也切合当前所提倡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河北目前正处在由资源密集型经济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经济转变的过渡时期。”李有成委员告诉记者,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河北工业产品较占优势的主要集中在钢铁、采矿等紧密依托资源的行业,这种粗放型、高耗能的发展模式在资源消耗不断增大和环境污染不断恶化的情况下需要尽快改变。“绿色GDP政策的推行,对河北来说意味着机遇,应该成为助推河北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外部条件。”
有数据显示,我国经济成长的GDP中,至少有18%是依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得的。曲修霞代表认为,传统的GDP考核模式忽视了经济增长在环境、资源等方面付出的代价,一直争议较多。在讲求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把环保指标纳入政府考核体系,通过绿色GDP的指挥棒作用来改变以往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无疑是一种可喜的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