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30多岁以下的公民中,独生子女已经成为主体,在校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不注意到这样一种国情,不能不重视和加强计划生育国策背景下的教育问题研究。”全国人大代表、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呼吁。
蔡达峰认为,去年中央8号文件和16号文件相继出台后,整个社会都在关注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问题,那么这个群体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是独生子女。在独生子女成为主体的社会,家庭子女构成缺乏多样性。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容易养成既依赖又独尊的习惯。而当这种个体特征集中在学校时,就掩盖了学生多样性的优势,学校公共教育的作用受到挑战,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弥补的作用越来越小,这成了学校教育面临的普遍问题。
蔡达峰建议,应该将计划生育工作与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开展专门的战略研究,从目标与方式上引导学校教育,提出全局性的对策。作为一种战略性的目标,我们要提倡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劳作精神、奉献精神和合作精神;作为一项专门性的战略,我们要强化学校教育的公共特征与作用,努力平衡家庭教育的局限;作为一项全局性的战略,我们要完善法制,增强教育的权威性,减少家庭等校外因素对学校的干预,保障公共教育作用的最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