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类社会开始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已经凸现在国际经济、商业、贸易等各个领域中。一个企业、一个研发单位、一个经济实体,是否在创造、创新和发明上有所作为,是否对自身的无形知识产权资产进行有效得力的审计、管理、保护和经营,是否在传统环境或网络数字环境中尊重他人的创造成果,杜绝盗版和假冒伪造等侵权行为,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和任何经济实体的成败、成为是否能真正做强做大在国内与国际市场上立足的关键要素。温家宝总理指出:未来世界的竞争将是知识产权的竞争,一语道破了问题的实质。
我国在建立并逐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2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这与党和国家的重视和努力是分不开的。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由于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起步较晚,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相对淡泊,我们不仅在尊重他人、尊重别国的知识产权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而且在创造并保护自主知识产权方面的力度也远远不够,产业界、研发部门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此,对产业界、研发部门乃至更加广泛的公众,全方位地开展知识产权教育,普及知识产权基础知识,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无疑是国家和全社会必须重视的一项紧迫任务。但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观点、从战略高度来看,我们绝不能忽略的另一个重要社会群体,就是作为我们国家的未来主人,作为我们民族希望和明天的青少年儿童。在涉及这一崭新课题的同时,让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这样一些令我们不仅感到欣慰,也十分振奋的让人耳目一新、眼前为之一亮的独特风景线!
2004年当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员国大会第40届会议在其日内瓦总部举行系列会议期间,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与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举办了“儿童的创造力——中国的经验”主题展览。这是该组织首次展出完全由儿童创作的作品。这是由百名黑龙江省的小朋友在2001年4月26日第一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时创作的百幅长卷。当来自黑龙江省参加当年作画的5名儿童代表在大会开幕式时被邀请到大会主席台上时,来自170多个成员国的代表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来自中国的这些传播知识产权的小使者。作为一个在该组织工作的中国人,我不仅感到无比自豪,而且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未来充满了自信。
还有比这个时间更早的积极动态。我们知道,世界知识产权日是中国代表团与阿尔及利亚代表团于1999年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第34届会议上率先提出并由大会在2000年一致通过的。时隔不久,10万天津少年儿童就向全国的青少年儿童发出了倡议:“保护知识产权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要在我们青少年的头脑中牢固树立尊重知识、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这种意识的形成正是我们在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世纪赖以生存的必备素质之一,因而我们必须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
如果说,国际经济贸易和知识经济的大气候,让我们感受到在青少年儿童中开展知识产权教育的必要性,那么这百名来自祖国北方边陲的儿童小画家,这10万名天津的少年儿童所表达的心声,让我们看到了实施这种教育的现实性和可行性。
实际上,全国在开展知识产权教育方面已经出现了许多堪称楷模的基层和部门。广东佛山市南海区在2003年决定在中小学开设知识产权教育课实验,21所参加课程实验的小学从2003年春季开始开设,21所参加课程实验的初中和高中从2003年秋季开始教学。名列全国百强县的顺德在知识产权基础教育方面也开展得有声有色。《知识产权教育读本》已经出版。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在试点取得经验后将向全省中小学推广。作为全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广东省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导和关注下进行的这一具有前瞻性的大胆尝试,现身说法地印证了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知识产权教育之间的密切关系。据说当地出现的一个可喜现象就是,许多中小学生在家里成了身为中小型企业家家长的知识产权义务教师。
北京市也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引入知识产权教育。2003年北京认定首批知识产权示范学校,作为大力推进青少年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今年寒假前近3万册《知识产权笔记本》已经由北京知识产权局发到北京五中分校等8所知识产权示范校和部分重点中小学学生手中。宣传彩页上的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介绍了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法律常识,凸现了“鼓励发明创造,保护知识产权”的宣传主题。国家版权局作为主管版权的行政管理机构,最近也有大手笔,版权局与教育部达成共识,逐步开展把版权知识引进中小学教育的工作。
目前国际上对青少年进行知识产权教育也已悄然兴起。韩国在全国已经建立了125个发明实验班,该国的教育专家认为,培养未来的发明创新人才必须从小抓起。韩国知识产权局在大田设立的IIPTI(国际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不仅每年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开展知识产权培训,而且为本国成立了知识产权教育中心,并为选拔的优秀学生颁发发明奖学金。我国杭州知识产权局把中小学生发明申请专利费用由1000多元降到100多元,也属于类似具有远见卓识的举措。在意大利,政府在3000多所学校资助开展对14到18岁学生进行有关软件、音乐、电影产业版权知识教育的活动。在法国,向100万名学生散发了保护版权和打击盗版的活页宣传材料。德国的音乐产业开展了“创造的价值”的运动,为上万名教师提供了有关教材。英国也在学校为11至14岁儿童开设了“尊重音乐价值”的课程。凡此种种。
与上述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基础教育中全方位的开展知识产权教育的尝试,应当说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对于这一方兴未艾的可喜发展趋势,国家教育部门和知识产权相关部门必须予以重视,并在教育部的统筹和协调下,形成合力,全面规划,统一领导,在地方和相关部门进行实验并取得经验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精心设计。在尽量不增加中小学生负担的基础上,把知识产权知识逐步纳入教材体系中。希望各有关部门,要从振兴中华民族和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战略高度,把这项工作抓好,积极打造知识产权教育的中国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