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民办教育在教育改革大潮中构筑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势头更为世人瞩目。现在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已呈现出多元化的办学体制,非常具有独创性,其中“民办民助型”、“民办公助型”、“公办民助型”、“国有民营型”、“股份合作型”以及公立大学下设二级学院等多元化办学模式,给我们带来了新概念、新思路、新途径,充分体现了我国教育体制的重大突破和创新。
目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已有1000多所,在校生达181万,占全国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总数的40%,具有学历资格的从2000年的39所至今已有175所,其中由国家教育部审批的民办本科院校在全国有9所,这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其平均比值、比例都偏小。要构建公办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走出有中国特色的民办教育发展之路,必须解决民办教育发展不足的问题。为此,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端正办学思想,坚持社会效益第一,走公益性办学道路
近20年的实践表明,民办大学必须端正办学思想,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坚持办学要无愧于社会的关注、家长的信任、学生的时间和教育者的良心,坚持一切为了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科学办学理念,坚持办学的公益性。公益性办学必须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这是民办高校必须遵循的办学思想和办学原则。民办高等教育要面向市场需求,但首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民办高校的举办者只有把握住正确的办学方向,牢固树立公益性办学思想,始终把追求社会效益放在学校发展目标的第一位,才能保证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懂得学生属于国家未来,学校属于社会,任何一个人不可能拥有。
二、坚持围绕市场需求办学、突出特色、打造品牌
从民办高校的兴起和发展看,民办学校首先要紧紧抓住体制新、机制好的办学优势,紧紧围绕市场办学,以市场为导向,这是我们办学的立足点。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专业,我们就设置。以市场的需要来构建全新的、实用的课程体系,坚决杜绝那些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现象。面向市场需求办学,要求学校要有科学的教育预测,要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与变化,以及人才市场背后起作用的经济发展需求与经济结构变化。在专业设置上要与时俱进,坚持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在办学模式及理念上要突出特色,要有特色加质量等于品牌的思想。在管理上要紧紧抓住民办高校机制好、体制新、决策快、自主性强、灵活性强、实用性强的办学优势,实行机构简化,全员聘用,以岗定薪,一人多专、多能,多劳多得,优胜劣汰的先进管理模式。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态势下,民办高校要生存要发展,必须要牢记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的办学思想,必须要有聚精会神、狠抓内功、狠抓内部机制管理、向管理要品牌的思想,决不能急功近利办学,不能盲目跟随,要发挥自己的优势,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敢于创新,敢于改革,不照搬国际,不效仿公立,力求自己的办学特色。
三、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坚持精品办学理念
由于市场需求使众多的民办学校在发展的初期找到了自己的立足点,而提高质量则是民办教育进入激烈竞争状态时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苦练内功,夯实办学基础,是所有民办高校最现实最紧迫的任务。提高民办高校的教育质量,应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借鉴教育早期发达国家的私立教育先进经验,紧密结合国情、校情,深入开展探索和研究未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要科学思考办学定位,其中包括办学目标定位,办学层次定位,办学特色定位,办学方向定位,办学模式定位,办学专业定位,办学规模定位以及人才培训规格定位。我们是教育大国,但不是教育强国,民办高校不应该是国家整体教育现状的缩影和翻版,也不应该盲目地追求规模,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科学定位,树立“不求大而全,但求特而精”,“不求最大,但求最好”的战略,以精品办学,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四、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注重综合素质培养
大学之间的竞争,最关键的因素是学生的培养质量,有人将大学比作企业,学生则是企业生产的产品,人们在评价一所大学时,往往更加着眼于这所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学的竞争就是在比学生质量的高低,比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这是学校和家长最关注的问题。所以民办高校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就业竞争力。
《民办教育促进法》中规定,民办高校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原则,这并非一句抽象的口号,而是学校工作的正确方向,从办学宗旨到课程设置,从党团建设到学生社团活动,从教育形式到教育途径,都要实实在在地得到贯彻和执行。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其实科学教育发展观的落脚点是“人”,归根结底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学生都是国家的未来,民办高校学生的德育教育绝不能降低标准,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把党建工作放在核心位置,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占领学生思想阵地,营造积极入党的氛围,奉献社会的氛围,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关心他人、学会关心社会,努力培养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向上的心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思考方式,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的大学生。
五、亟待解决民办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不利于民办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是:1.社会上对民办教育缺乏认同感,认为民办学校以营利为目的,对民办高校不信任,尽管国家颁布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但在贯彻执行上还不够坚决,一些地方和部门对民办教育缺乏明确统一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对民办教育扶持不明确,没有形成有利于民办教育的政务环境,政府主管部门缺乏对民办学校有效监控和评估,使得民办学校鱼龙混杂,影响了民办学校在社会上的形象。2.部分民办学校内部机制管理混乱,制约着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有些民办学校管理制度不健全、有些民办学校管理不够规范、有些民办学校中的人员素质和能力偏低,降低了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3.从民办高校的角度来看,民办高校的办学环境有待改善,其中一个大的问题就是公办与民办高校之间的公平待遇问题。在毕业生就业、教师评奖和科研、教师的人事档案保管和养老保险金缴纳、土地征用等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公平待遇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略述五点建议:1.要加强宣传,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规,为民办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2.要深入持续开展对民办教育工作的研究,贯彻一法一例,使每一个民办学校都要依法治校,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为民办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3.要真正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相信大部分民办教育工作者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有一批无私奉献者在这片沃土上耕耘。做到公办、民办一视同仁,为民办教育的发展提高良好的政策环境。4.要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监督与管理,并不断创新管理方式,促使民办学校加强内部管理,以化解民办学校的办学风险。一定要形成大教育观念,把社会力量办学纳入各地教育发展总体规划中,加强对民办学校的质量评估,制定出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5.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帮助民办学校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必须缩小民办、公办教师之间的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