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进专题 > 2005年两会专题 > 代表委员建言 > 三农问题


陈英旭:重视农村环境保护 构建农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农问题

  
  农村生态环境健康是农村社会小康和全面进步的重要体现,农村环境恶化问题犹如一颗“定时炸弹”,对于农村及整个国家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能否妥善处理农村环境问题,关系到农村经济能否持续增长,关系到广大农民能否安居乐业,关系到农村及整个社会能否健康发展,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必须引起党和政府以及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目前在中国广大的农村,由于多方面原因,环境污染仍在加剧,导致数亿农村人口生存环境恶化,人民健康受到危害,农村社会经济难以可持续发展。农村是整个社会的有机组成,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同时又是食品和其他物资的来源,如果农村环境问题持续恶化,无疑会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构成极大威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难以实现。

  一、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1.农村生存环境恶化,威胁农民健康 现在的中国农村不再是远离污染的世外桃源,中国农村有3.6亿多人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每年1.2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城市工业的转移,导致近郊污染加重;村镇及工业建设无规划或不按规划实施,使得农民生活条件雪上加霜;小作坊式工厂工作环境恶劣且缺少防护措施,严重损害职工身体健康。

  2.农业生产环境质量退化,给食品安全构成隐患

  由于长期的耗竭式耕作和无度使用农药、化肥和地膜,以及工厂企业“三废”超标排放,导致中国1.5亿亩耕地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且呈现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的复杂情况,土壤质量退化,农产品歉收和有毒物超标的情况屡有发生,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受到阻碍。

  3.农村面源污染问题突出,难以治理 我国农业生产以及畜禽养殖导致的面源污染日趋严重,难以有效控制,造成湖泊等水体的富营养化,使之失去生产和生活的使用价值,面源污染还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甚至食品污染。太湖、三峡大坝库区、杭州湾等的监测资料都表明,悬浮物和大部分氮磷来源于农田径流,而目前对于面源污染,研究、监测和控制工作都刚刚起步。

  4.农村环境污染矛盾激化,环境纠纷增多 农村环境污染,尤其是工厂企业的三废排放和污染事故引起的民事纠纷日趋增多,这说明长期污染积累的矛盾已逐渐激化,农民往往不会寻求法律途径,而采取一些极端的做法,给社会安定造成隐患。

  二、农村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1.政府对于环保的重视和投入主要集中于工业和城市污染治理,难以体现城乡公平,城市环境的改善往往以牺牲农村环境为代价,而农村没有得到相应的生态效益补偿,与农村环境保护相关的政策法规也不够完善。

  2.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地方政府为抓经济忽视环保,而现有GDP核算体系缺乏环保指标,也没有专门的环保考核来约束地方政府行为,导致环境行政执法部门处境尴尬,环境管理不尽如人意。

  3.生产方式相对粗放,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农村的工厂企业,都存在生产过程污染较重而又治理不善,以及高耗低产等问题。

  4.农村人口增长迅速,同时农民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意识薄弱,也缺乏对自身生存权利维护的观念。

  三、对策建议

  1.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统筹城乡,兼顾公平,要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广大农民的生存健康问题提上日程,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在农村环境保护上加大投入力度,明确资金来源。

  2.建立绿色GDP绩效考核体系,以全面衡量社会协调发展程度,对地方政府环保工作进行考核,以促使其制定有关资源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杜绝无序开发和侵占耕地现象,增加环保专项资金,监督环保行政执法部门工作。

  3.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实行循环经济,大力倡导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推行工业和农业的清洁生产,扶持污染少、资源利用率高的行业。

  4.将环境保护作为一种文化在农村群众中宣传和培育,推动环保公众参与,积极鼓励环境公益诉讼,提高广大农民对于生存权利的重视程度。

  5.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相关科研的支持力度,发展污染土地的治理和修复技术,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等。


[关闭窗口]

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Email: webmaster@mj.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