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委员:
出版业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继承文化、传播文化、创新文化的重任,也是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加强舆论宣传、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力量。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的结束,外国出版集团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管理手段加快了进入我国出版市场的步伐,面对外国出版集团的强大实力,我国出版业的现状是:
1.出版社规模普遍偏小,经济实力不强。2000年,跨国出版集团贝塔斯曼一家的图书销售收入达到77亿美元,而我国在2002年,全行业图书销售收入尚不足60亿美元。两相比较,差距巨大。
2.出版物流通不畅,市场竞争能力有限。2003年,出版物销售收入约462亿元,库存金额却高达400亿元,两者近乎1:1,说明我国出版业的产品,已经不能顺利进入流通领域实现消费。出版物退货率居高不下,某直辖市大部分出版社的退货率为20%,全国平均数则更高,发行能力明显不够。
3.中文出版物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与我国文明古国地位极不相称。2001年,在我国图书销售收入中,出口金额仅占0.37%。 在这种形势下,中共中央、国务院革故鼎新,推动出版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旨在做大做强我国出版业,进而提升软实力。经过为期一年的出版转制试点,已经取得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但是,国家尚未出台出版转制总体方案,缺乏统筹协调机制,出版改革的全面推进尚存在诸多问题:
第一,国有出版资产授权经营存在操作性障碍。按照现行政策,出版社所属国有文化资产难以获得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经营授权。部分试点单位无奈之下采取了由上级主管部门作为临时出资人的办法,这种权宜之计没有改变政企不分、管办不分的行业格局,不利于国有文化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出版单位面向市场的自主发展。
第二,转制成本分担不清,政策不完整。改革需要成本,出版社转制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的问题。但从目前的状况看,一方面,众多出版单位均无力支付各类相关人员的社会保险金;另一方面,试行政策中的有关规定尚未得到社保部门的认可,很难落实。
第三,现行出版业税收政策不尽合理。转制之后,各类出版社均要按照企业标准交纳所得税,有上级主管部门的出版单位则需上缴双重税费。目前所实行的出版业增值税先征后退,并没有直接返还给出版社;优惠政策只延续到2008年,也不够长期稳定。对于出版业这种带有意识形态属性、强调社会效益的微利产业,税费负担明显过高。 第四,出版宏观市场发育不良,政府职能亟待加强。出版市场经过多年整顿仍然不能尽如人意:发行单位“退货没商量、回款没期限”;买卖书号和盗版行为禁而不绝;加剧了图书出版业的滞胀现象;市场分割、垄断与过度竞争同时存在;出版人才无序流动,匮乏与浪费并存。而出版市场监管的法规政策缺乏力度,执法力量薄弱。所有这些,使我国出版业雪上加霜。
出版体制改革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既要有紧迫感,更要做持久努力;既要坚定改革的方向,更要有系统的政策设计,从而以改革促发展,提升出版业综合竞争实力。为此,我们建议:
一、坚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改革原则。以稳定为前提,保证出版体制改革“软着陆”。出版业体制改革当务之急是拿出完整的总体转制方案和实施细则,应包含转制的目的、单位、配套措施、实施阶段和大致进程等内容。积极进行个案推进,以点带面,发挥试点单位的示范引导作用。同时,建立有效的横向协调机制,组成相应的职能机构协调出版、财政、税收、工商、社会保障等部门,统一各方认识、确保通力合作。
二、明确出资人,授予出版单位国有资产经营权,鼓励出版社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尽快设立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机构,专门负责包括出版行业在内的国有文化资产授权工作。制定国有文化资产授权的相关规定,使出版单位所属国有文化资产直接获得经营授权,保证国有资产产生最大效益。在分类指导的基础上,深化出版社内部运作机制改革,使他们获得更多的资产处置权、用人权和收益权,增强各出版单位在出版物市场上的竞争实力。
三、明确责任,建立出版业转制成本分摊机制。国家要承担出版业部分转制成本,尽力帮助出版社卸下包袱、轻装上阵。转制不能以员工的工资降低、生活水平下降为代价,而是要充分考虑干部职工的承受能力和接受程度,切实保障职工权益。
四、调整国家现有财税政策,为出版业改革注入持久推动力。财政支持方面,为重要的出版项目、大型出版工程和公益类出版社设立专项基金,对无法参与市场竞争的古籍、民族以及学术类出版社给予必要的补贴。税收政策方面,应以出版业特殊的文化属性为出发点,降低税率,或者采取“先征后返”或“以奖代补”等税收优惠政策,并长期坚持,以“长流水不断线”的政策“放水养鱼”。应将税收优惠政策直接落实到出版单位。
五、强化政府监管和服务职能,全力培育良好的出版发展外部环境。要完善相应政策法规,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大监管力度;做好版权保护的基础工作,严厉打击盗版;理顺出版发行渠道,清除专业壁垒、地方保护,尽可能减少恶性竞争,建立规范的市场秩序。
六、鼓励并推动中文优秀出版物走出国门,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适当放开出版物进出口贸易,特别是要授予有一定资本、信誉的出版社进出口权,使中文出版物能够在世界出版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