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进专题 > 2005年两会专题 > 代表委员建言 > 文化出版


蔡继明:关于建立或改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教育电视台的建议

文化出版



    一、打造代表国家文化形象的国家级文化教育电视台的必要性

    1、是贯彻中共十六大“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精神的需要。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打造一个由国家全额拨款的文化教育电视台可以更好地、更有效地对外传播中华5000年悠久文化。

    2、是求真务实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需要。2003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启动了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这一轮文化体制改革对公益性事业单位与经营性产业机构实行不同的管理体制,要求公益性事业单位深化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大投入,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以不断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

    3、是适应改革发展新形势,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统计数字,截止到2003年底,全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已从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的57.5%下降到2003年的37.7%,而一些特大型城市如北京地区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更是由1978年时的58.7%下降到2003年度的3 1.7%,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特别是像北京这样的大都市居民,已经开始将更多的支出,花费在对包括收看电视节目这样的文化消费上。对高品质的电视文化产品的追求,已经成了中国广大城镇居民的又一新的追求。

    4.是树立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的需要。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做到“五个统筹”,五个统筹中城市与乡村的统筹以及不同区域之间的统筹工作难度很大,以2003年为例,该年度,全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已降低到37.7%,而广大农民的恩格尔系数却仍高居在46.2%,广大农民(也包括一部分城镇弱势群体)急需通过学习改革自己的命运,急需在文化产品日益市场化的今天,寻找一个可以免费获得学习信息的公共服务平台。由国家全力支持的公益性文化教育电视台可以为广大农民和城镇弱势群体提供他们在其他电视机构那里较难获得的服务。

    5.是塑造国家整体形象,凝聚民族核心精神,提升国民科学素养,传承中华悠久文明,与世界多元文化交流的需要。中国地大人多,在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传播手段日益多样化的今天,在面临着“市场化”与“一元化"的两难境地的情况下,中国亟需打造一个由国家全额拨款,代表国家形象而不是代表单纯的市场需求(即不以“收视率”为指挥棒),能够凝聚民族精神,而不是“解构"传统文化,能够传承中华文明,而不是割断历史,能够凿取“他山之石"为我所用的公益性文化教育电视台。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无论是教育电视台,还是国内其他电视台制作、播出的教育节目,精品均较少,不仅难以满足国内观众的需求,更难以与跨国电视传媒机构进行同领域的竞争,从国家来讲,这一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6.是吸纳世界各国先进文化经验的需要。遍观世界各国,特别是国力比较强盛的西方发达国家,均有自己的能够代表国家形象的公共文化教育电视台。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法国和美国及澳大利亚。这三个国家均有非常强大的全国性电视媒体,但却都在这些全国性电视媒体之外重新创立了全国性的公共文化性质的公共文化电视台。虽然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这些台的强弱也有所不同,但这些台至少在平衡商业性电视台对本国电视受众的传播方面起过一定的作用,在我们这样一个综合国力已经获得急剧提升,全国GDP总量已经可以进入世界前几位的发展中大国,打造一个由国家全额拨款的文化教育电视台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

    二、代表国家形象的公共文化教育电视台的“缺位”及原因分析

    一个国家,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有悠久文明历史的负责任的国家,是应当而且必须至少有一个能够代表国家文化形象、体现国家文化态度、传承民族精神、提升国民素质的国家级公共文化教育电视台的,然而,这样一个电视台在目前事实上是“缺位”的。

    出现代表国家形象的公共文化教育电视机构“缺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虽然中共中央主要领导同志近年来一再强调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但有关部门对如何更好地利用具有“中新社"色彩而非“新华社”色彩的电视机构推进“走出去”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对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任务解读的力度不够,贯彻力度还有待加强。

    二是国家虽然新建了不少少儿和科教、文体频道,但这些频道分散了现有的相关传媒资源,且都具有“新华社"色彩,有关方面取法对这些相对“粗放”的资源进行居高望远式的资源整合和资源配置。

    三是对现有的具备代表国家整体文化形象潜质的国家级文化教育电视台的政策支持相对来说仍不到位,各地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对政策的选择性解释和选择性执行现象,致使相关文化教育电视台面临“覆盖"困境。

    四是对现有的具备代表国家整体文化形象潜质的国家级文化教育电视台的经费支持相对来说仍不到位,致使这些台的设备往往破旧不堪,严重老化,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滞后,缺少运行费用和可持续发展资金,系统不能满足发展需求,安全隐患问题突出。

    三、打造代表国家文化形象的国家级文化教育电视台的实现路径

    1、国家应组建专门的机构统一研究打造代表国家整体文化形象的国家级文化教育电视台。

    2、应该参照国际惯例为代表国家整体文化形象的国家级文化教育电视台提供特殊政策和资金扶持。

    3、打造代表国家整体文化形象的国家级文化教育电视台可以有“新建”和“改造”两种选择,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可以优先考虑在现有的具备代表国家整体文化形象潜质的国家级文化教育电视台的基础上改建。




[关闭窗口]

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Email: webmaster@mj.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