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是中国文化建设积极探索和创新的年份。
电视作为一种综合性、多功能的信息传播工具,传播“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它在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等方面具有其他传媒无法相比的综合优势。
人类文化发展到今天,不仅原有的文化形态找到了自己在电视传播中的落脚点,而且借助电视的表现方式扩大了各自的领地和影响。至少,电视在文学、艺术、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电影甚至教育等文化形态方面的普及和传播中功不可没。从文化发展的意义上说,电视传播是文化传播的革命性变革,电视文化对人们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当今其他任何文化形态,电视成为认识和改造社会的一种新的文化力量。
中国电视在大众文化发展中的地位问题,既有全球范围内的共性问题,又有中国特色的个性问题。中国电视事业所造就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电视文化现象,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她本身就是其他艺术门类文化的集大成者,又是凝聚中外文化精萃的“合金文化”;她本身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成为社会主义百花中昂首怒放的奇葩,洋溢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她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中国人民对世界传播文明所作的特殊贡献。
作为一个在电视事业奋斗46年的工作者,我为这种发展和变革所鼓舞。
去年我曾在自己的书面发言中提出了在中央电视台设置传统文化频道的建议。中国的传统文化像古文、诗词都是民族智慧的瑰宝,如果能够在电视媒体中大力推广,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是非常有益的。
2004年,我们很欣喜地看到中央电视台为此所做的努力。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首届“沃尔沃卡车杯”CCTV朗诵艺术大赛在国庆黄金周期间举行,这是继青年电视歌手大奖赛、电视舞蹈大赛、相声和喜剧小品大赛之后,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又一重大赛事,成为了全国广大电视观众收视的新亮点。
举办电视朗诵艺术大赛在我国建国五十多年来是第一次,通过电视媒体将朗诵艺术纳入比赛的形式,填补了这一艺术门类展示的空白。朗诵艺术是一种弘扬民族文化、在广泛的社会层面宣传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方法,也是弘扬主旋律、代表先进文化的一种方向。
比赛获得了全国观众的热烈呼应,不少人表示:“这次大赛很好,很喜欢,对我们是一种教育,使我们对朗诵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希望多举办这样的大赛。”“中国的语言、中国的声音,通过朗诵大赛使中国语言的魅力更加丰富,使我们文化的声音传播得更远”。
面对观众的反响,中央电视台也表示这种比赛将延续下去,要把它办成青年歌手大赛一样具有长久生命力的高水平赛事。
央视还推出了《2005:新年新诗会》,突破电影戏剧、文艺晚会等固有的模式,将一台以新诗为主题内容的新年晚会作为贺岁主题,这是有突破性的,不仅有央视的著名主持人参与演绎,而且诗会还重磅推出“年度推荐诗人”,这是对年度汉语诗歌写作的一种标志性总结。能不能把它打造成一个高雅的品牌节目,使新年新诗会成为热爱诗歌的人们每年迎新年的庆典活动呢?
我们看到像朗诵艺术大赛,新年新诗会这类的高雅文化节目还是拥有广泛受众基础的,很可能它正逐渐进入主流播放平台。
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统计,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已经开始将更多的支出,花费在对包括收看电视节目这样的文化消费上。对高品质的电视文化产品的追求,已经成了中国广大城镇居民的又一新追求。
而广大农民(包括一部分城镇弱势群体)亟需在文化产品日益市场化的今天,寻找可以免费获得学习信息的公共服务平台。
所以我想,在去年发言材料的基础上,应该把弘扬传统文化与实现更广泛的公共教育服务紧密结合,并提升到一个更大更高的平台,就是建立非商业性的国家公共文化教育电视台。这是塑造国家整体文化形象,凝聚民族核心精神,提升国民科学素养,传承中华悠久文明,与世界多元文化交流的需要。中国地大人多,亟待一个由国家全资拨款的公益性文化教育电视台。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的教育电视台或国内各电视台制作、播出的教育节目,精品不多,不仅难以满足国内观众的需求,更难以与跨国电视传媒机构进行同领域的竞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将“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之一,大大提高了文化工作的地位,为文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现在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这是广大文化和电视工作者应该紧紧抓住并有所作为的新的重大机遇,我们要乘势而上,把文化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