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进专题 > 2005年两会专题 > 代表委员建言 > 文化出版


尹明善:社会和谐 语言和谐

文化出版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第一次提出了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给全党乃至全社会提出了一项新任务,也可说是开创了一门新学问、一种新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和文化:和谐、和睦、和善、和解、和为贵、和气生财、和平发展。“和”的产生是因为有“不同”。不同的人群,彼此该怎样相处,是竞争、斗争、你死我活,还是和平共处、和衷共济?中国传统选择了和:“君子和而不同。”当今的中国有诸多的不同:有欠发达地区和较发达地区,有比较困难的行业、群众和较为顺利的行业、群众,有干部和群众,有先富和后富。为了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这些相对的不同群体就需要构建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而要融洽和谐就必须有语言作为沟通不同群体间的桥梁。当然,这桥梁应当平坦畅通,即这些语言必须中听和谐。
  幸运的是,拨乱反正让我们告别了那些“狠斗”、“打倒”、“砸烂”等凶神恶煞的口号。涌现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再穷不能穷了教育”,“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等暖人心窝的语言。应当指出,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初期,为了振聋发聩用了不少夸张的甚至极端的话语,在当时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在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恐怕有些话已经不中听,不和谐了。
  “打破铁饭碗”,似乎没人说不对,但太冷漠了。谁不怕失业?谁不指望有个稳稳当当的铁饭碗?那可是千百万人心底深处的追求、梦想啊!可我们偏要说打破,让每个人提心吊胆,让人们感到工作不可靠,生活不可亲。是的,当今社会还没有实力去实现铁饭碗,就像当前没法实现高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一样。难道我们不可以追求铁饭碗,就像追求高级阶段社会主义一样?所以我们不能冷冰冰地打破人们心中的追求,让亿万同胞人人自危。准确的说法只能是“打破大锅饭”。市场经济失业难免,话不能说得太过生硬,比如,“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之类的说法比“打破铁饭碗”之类显得和善吧。寄语饭碗端得牢的权者富人可否对饭碗端不稳的群体说:保住大家的饭碗是我们的共同责任。另一方面,必须尽最大努力建立和完善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不能让下岗、失业者挨饿受冻。为改革付出了机会成本的困难地区、困难群众,绝对不能被漠视。“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是和谐社会的语言基调,绝不能走调。由于历史的原因,民营企业的社会保险参保率是各类企业中最低的。该我们民营企业主履行先富帮后富的责任了。
  “优胜劣汰”、“弱肉强食”、“不吃掉别人就被别人吃掉”,这些丛林法则已被广泛深刻地宣传为社会生态、社会法则。企业家们无一不晓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首席执行官办公室的挂图:狮子追羚羊,看谁跑得快。狮子快就吃掉羚羊,羚羊快狮子追不上就饿死狮子。宣传竞争,人人奋起革除计划经济大锅饭的弊病,使企业兴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用意不谓不善。但把社会描绘成你死我活的丛林,让弱小者天天处于惊恐之中,还有什么和谐可言?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为了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我们既要宣传竞争,更要宣传团结互助,扶危济困,在商界要大力提倡和为贵,和气生财。
  “银行就是要嫌贫爱富”似乎已成定论,其实也属不和谐音。银行属国家特许配置特殊资源的特殊企业,不是人人都可以开的。如果银行是人人都可开办的,你嫌谁爱谁谁也管不着。既然是特许的就应有发展经济、和谐社会的特殊责任。须知,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银行公开宣传嫌贫爱富是市场经济有余,社会主义不足。银行公开宣传嫌贫爱富会使千千万万相对贫穷的中小企业寒心!“不愁资金不足,只怕信用短缺”之类的话总比“嫌贫爱富”好听些吧。
  还有相当多流行语言其意不差,其音不谐。如“扶优扶强,抓大放小”,“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等。“扶优扶强,抓大放小”是一种工作方法,但强者还要扶植,弱小无人过问,至少让弱小者听来心酸。一个家庭内大儿子是儿,小儿子也是儿。无论大儿子的事业比小儿子大多少倍,父母会讲“抓大放小”这样的话吗?国家只不过是个更大的家,面对自己的大小儿女,恐怕只能说:“手心手背都是肉。”“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本意在合理使用宝贵的资源,但中小企业主、新创业者,多少人有能力搞高水平?多少人有能力特立独行?这样的话他们入耳难顺。换个说法:“跟着人家干,只能吃剩饭。”听起来是否温和一些?为了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急不择言。至于“撞了白撞”,“建议北京市设立人口准入制”之类那更是其声刺耳,其意偏颇了。
  在一些敏感的问题上创造和谐语言需要大智大慧。比如“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就是对“牺牲眼前利益,为了长远利益”的改进。多年来我们给人民群众开了太多的关于“长远利益”的“远期信用证”。“大跃进”中“苦干三年,少活十年,幸福万年”这张“信用证”要子孙后代才能兑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必须是最现实的。“手中的麻雀胜过屋檐上的鸽子”。又比如曾经有人想为“有产者”正名,这,有和多年来崇尚的“无产者”对着干的意味。“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一词的创造,功莫大焉!它既让实力不弱但语言地位不高的“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乐于接受,也有毫无向谁挑衅惹谁不快的平和。这是社会变革交响乐中创作出来的闪光的音符,奏鸣着和谐社会的融融洽洽的乐曲。
  做事须循法理,出言要顺人心。“好话一句三冬暖,话不投机六月寒”,“话好听了喝碗水都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一定要慎用、不用那些让一部分人感到不投机的话语,以免造成几家欢乐几家愁的不和谐。我们一定要多用、多创造暖人心窝的语句,使人感觉无茶无酒水也甜。只有在这种融洽的语言环境里,才可能做到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


[关闭窗口]

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Email: webmaster@mj.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