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进专题 > 2005年两会专题 > 代表委员献策 > 教育


周洪宇:关于建立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议

教育


    一、上世纪50年代制定的公费医疗制度,当今形同虚设

    现有的高校公费医疗制度,是1953年开始实施的,随着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沉重的医疗费用突出,已经令学校、学生、家庭不堪重负,尽管目前我国经济水平提高很快,但国家也只能保障基本的医疗费用,对于学生和家庭来说,微不足道的公费医疗费用,实在是杯水车薪。如北京地区,每一个大学生每年的公费医疗费用66元,而武汉地区每人每年公费医疗费用平均只有40元左右。40元能干什么?66元也治不好一次“感冒”。

    为了弥补旧制度下的公医不足,许多高校动了很多脑筋,想了很多办法,出台了形式不一、标准不同的新的学生公费医疗方案。但此方案,类似“慈善机构”,没有法律保障不说,也仅能提供低水平的医疗服务。有的学校将国家拨发的医疗费用全部发给学生,不再承担学生的医疗保障。大部分院校则是“国家拿一点,学校负担一点,个人承担一点”方式负担医疗费用。三个“一点”是多少?全国没有统一标准。一般大学学生挂号费5元,药品免费,但都是些陈旧药品,学生普遍不满意;兰州大学,校方负担60%,医疗质量不好;江西财经大学,学校负担90%,医疗质量不好;河北大学,校方负担60%,学生对校医院仍不满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区,校方负担90%,药品普遍为基础药,疗效不佳,医疗技术偏低。

    二、沉重的医疗费用令学校不堪重负 

    武汉一所高校,1年时间里出现了13位身患重病的大学生,医疗费用都达10万元左右。而政府给学校的全部医疗拨款不到100万元。一个重病学生就会花光全年级的医疗费用。而绝大部分大学生却只能享受低水平的医疗服务。

    以省属院校湖北大学为例,学校现在学生在本校医院门诊医疗费用自负20%,学校报销80%;在校外医疗门诊费自负40%,学校报销60%;无论在校内、校外医院住院,其医疗费用累计报销金额不得超过10万元,超过部分自负。湖北大学在校学生1.6万人,而享受国家拨款的计划内学生仅1万人,即40万元拨款。据医院统计,学校平均每生每年仅门诊费用就是137元,大大超过了国家拨款标准,这还不包括住院费用。学校只有每年从“校长基金”中拿出150-180万元作为医疗经费投入。如今,几乎所有高校都被类似的问题困扰着。

    三、“病不起”,成为大学生的精神负担与压力

    大学生每年60元左右的公费医疗能做什么?一个普通感冒患者,其医疗费用支出在100元左右。据调查,北京大学生实际平均每人每年医疗费用支出是120-130元。也就是说只能“感冒”一次。对于家庭状况不太好的学生来说,这部分费用还是比较昂贵的。

    患病给学生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压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一学生被确定为高危白血病,需要进行骨髓移植手术,手术费用约30万元。该学生家在福建农村,父亲下岗后一直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弟弟妹妹都在念书,家里负担很重。她品学兼优,一个月生活费不足100元。对于这样一个贫困家庭,学校给予了特殊照顾,全校师生为她进行了募捐,可还是无法解决她的医疗费用问题。

    据调查,目前大学生大重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仅乙肝病毒携带者就占8%至10%,如果按普通疗法治疗乙肝,通常一年需要1万元。结核病也是上升趋势,武汉地区2002-2003年一年间,就有311名大学生因肺结核病住院,按常规治疗,一个普通结核病患者治愈,至少需要8000元医疗费用。

    建议:

    1、尽快建立新的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请教育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专人专班,对全国不同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高校进行调研,制定相对统一的医疗保障标准。

    2、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政府要改变几十年来一直不变的投入标准,根据目前的经济消费水平,提高大学生的医疗保障水平。

    3、建立大学生医疗求助体制。将各种慈善、爱心捐献纳入其中,在为大学生提供教育救助的同时,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

    4、把大学生医疗纳入社会保障范畴。在制度设计上,将社保覆盖到每个大学生。

    5、加强大学生商业就业保险意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学生面临更多的挑战,挑战越多,风险越大。目前中国社会的保险意识仍十分薄弱。参加保险,无疑是解决大学生意外风险的较好选择。


[关闭窗口]

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Email: webmaster@mj.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