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机动车数量的迅速增长,交通拥堵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主要瓶颈。从未来发展趋势看,我国城市普遍处于机动化的初期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交通拥挤、交通污染等问题存在着总体恶化的危险性,缓解交通拥堵、节约能源和保护城市环境是城市发展中必须解决又相互联系的热点和难点。
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过程中,许多城市都把拓宽城市道路和建立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交通发展的优先选择。但几年下来,交通问题不但没有得到解决,而且拥挤现象还愈演愈烈,一些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包括地铁和轻轨)还出现了严重的财政负债以及建设周期长、影响城市布局、改造困难等相关问题。
目前,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已经成为我国城市交通战略的共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综合交通体系发展重点专项规划中提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特大城市规划建设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大城市建立地面准快速公共交通优先网络系统,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输能力,完善和发挥城市交通的功能”。2004年,建设部出台《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但在具体运作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交通规划与城市总规、土地利用规划不够协调;公共交通投资主要向轨道交通倾斜,没有综合比较其它交通方式的成本效益;缺少可操作的经济激励政策等等。
由于我国城市规模和类型的多样化,不存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唯一模式。但从国家利益和大众的普遍需求看,快速、安全、便捷、舒适、节能、环保和低成本出行应是我国现阶段城市公交系统的主要特征。尽管对于特大城市而言,地铁等轨道交通是非常重要的,但从全国来看,城市公交系统的总体目标是以最小的成本建立可持续的交通体系。快速公交系统以其具有的综合优势无疑将会成为众多城市公交系统的优先选择。
快速公交系统(BRT,或称大运量快速公共汽车运营体系)是当前世界上最为推崇和广泛推广的一种符合交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交通方式。它是一种快捷、舒适、低成本、高质量服务和以人为本的城市公交运输方式,是道路、车站与枢纽、车辆、线路、收费系统和运营保障体系的有机综合体。由于其投资及运营成本明显低于轨道交通(通常建设1公里地铁所需要的资金可以建成至少10-20公里的快速公交网络),但运营和使用效果接近轨道交通,因此被称为使用公交车的路面“地铁”。
其基本特征是:(1)在城市的道路上开辟公共汽车专用道(往往设在道路中间而不是两侧),并形成快速的公交网络;(2)通过交叉路口的公交优先信号系统和必要的公交立体交叉等方式体现公交优先;(3)提供地铁式的高效检票、候车和快速上下车的服务;(4)有利于整个系统层面的节能和环境保护;(5)可以实现多种交通模式的优化与整合,形成快速转换的网络系统,提高运营效率。
快速公交系统在改善交通、提高效率、保护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对于发展中国家意义重大,发展前景广阔。目前中国已经在北京、上海、杭州、西安、成都等城市开始了快速公交系统的建设,其它许多城市也准备考虑建立快速公交系统。
为了在“十一五”以及更长的时期内推广快速公交系统,实现交通系统的节能、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具体建议如下:
1、将鼓励快速公交系统的建设明确列入国家“十一五”交通专项规划,对推广快速公交系统予以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倾斜。
2、编制城市公交导向的城市发展规划(TOD)。目前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公共线路(特别是轨道交通,也包括BRT)的建设对城市土地利用、房地产开发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有必要在未来城市规划中引入公交系统导向的城市发展(TOD)的理念,把公交建设、土地利用、城市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这是在城市层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3、城市公交系统的选择要进行不同出行方式的综合比较分析。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满足大多数人群出行需求,综合考虑快速、便捷、安全、低成本、节能、环保等目标,并把平均出行成本限制在低收入阶层收入的1/10以下。 4、编制快速公交系统的技术导则或指导意见。尽管快速公交系统的模式可以因地制宜,但建立相应的技术标准和指南还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有利于快速公交系统建设的规范化和网络化,同时也有利于同其它交通方式的衔接。
5、建立快速公交系统的基金。可以考虑从即将实施的燃油税或土地转让费中规定一定的比例用于支持快速公交的建设。
6、在建设快速公交系统中建立政府与企业的合作伙伴关系,引入新的融资与经营模式。为了提高资金效率,应允许民营部门、国有运输企业与政府合作,共同参与快速公交系统或线路的投资、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并把这种合作伙伴关系作为未来投资的一个主要方向。政府与企业的合作形式可以是合同承包,也可以是特许经营。当然,这不等于政府放弃责任,政府仍需加强投资和有效规制。但政府参与投资应作为鼓励民营企业投资参股的杠杆,并把政府补贴公交运营转向补贴某些公交消费群体(如学生、离退休下岗职工和低收入阶层等)。
7、建立快速公交系统应与智能交通系统相结合。目前公共交通系统(包括新建的轻轨)的智能化水平有待大幅度提高,特别是交通信息服务系统、运营管理系统、公交优先信号系统和电子票务系统。首先应适当简化车站的装修,降低造价,用以提高公交系统的信息化水平。只有将快速公交系统与智能交通系统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体现其整体的优越性。重要的是把智能交通系统与新一代手机和数字化城市信息联通起来,实现多语种实时信息互动的增值服务等。
8、实施交通需求管理。仅有快速公交系统对改善北京的城市交通是远远不够的,还应采取综合措施,尤其是进行交通需求管理,包括提高停车收费、拥挤收费等。通过控制和经济手段,鼓励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减少无效交通,提高运输效率。
9、采用清洁汽车技术。尽管目前的清洁汽车技术,近期使用清洁燃料车,中远期考虑混和动力车和今后的燃料电池公共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