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进专题 > 2005年两会专题 > 代表委员献策 > 文化出版


李有成:政府应重点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

文化出版



    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先进文化建设,将含有“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内容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入宪。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也多次强调必须把文化建设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强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党中央、国务院对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扶持力度、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做了明确指示和部署。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关键是从根本上消除束缚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要适应文化发展的规律,优化配置文化资源。同时,文化体制改革必须严格区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不同类型,严格划分公益与营利的界线。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必须由政府主导,并坚持投入、加大扶持力度;经营性文化可以走向市场,发展产业,由市场指导。

    当前各地方政府似乎更强调发展文化产业,对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热情不高。为了减轻财政负担,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借口下,减少对文化事业的投入,甚至盲目给文化事业单位断“奶”,一概都推向市场,似乎市场化是发展文化的唯一出路。结果是只要产业,不要文化,其恶果已经凸显。比如,一些地方的公益性图书馆因为缺少投入,常常是有馆无书,图书馆设备缺乏必要的维持费用,不用说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图书阅览的基本需求,连自身的运转都难以为继。承担着文物保护、收藏、研究任务的博物馆、文保所、文研所处境尴尬,由于资金匮乏,有的苦苦支撑,有的干脆关门,眼睁睁地看着身边的文物被风雕雨蚀,盗掘损毁,大量国宝级的文物流失!作为群众文化阵地的群艺馆、文化馆经费不足,甚至连工资都不能足额发放,只好把场馆切割成一块块店面出租、经商,沦为网吧、舞厅、茶楼、洗头房!另一方面,在利益驱动下,流行文化、低俗文化充斥市场,垃圾文化、不良文化、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开始抬头,封建迷信沉渣泛起。文化陷入了媚俗化、庸俗化的泥淖,“假、丑、恶”开始活跃,“真、善、美”步履维艰,污染了社会风气。更为严重的是,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被扭曲。

    对上述现象,简单的“堵”和“禁”显然不是良方,最好的办法是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组织创作弘扬主旋律的、健康向上的文化艺术精品,让文化艺术精品占领文化阵地并成为主潮流,让精神文明之风劲吹。让低俗的、不良的、腐朽的、反动的文化无地容身。

    为此,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制定文化体制改革方案和文化发展纲要,要加大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比重,严格区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不同类型,区分公益性文化和经营性文化,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按其公益性强弱程度进行甄别和排序,理顺公益性、准公益性、非公益性三者关系。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如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画院等,政府要保证经费,坚持并逐年加大投入,保证其正常运转。准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因地制宜,视当地经济发展程度,文化市场发育程度,灵活制定政策。非公益性的则以市场为导向,推向竞争。

    2、除政府投入外,要增加文化事业的融资渠道,倡导尊崇优秀文化、弘扬优良传统的风气,引导社会力量赞助文化事业,并制定相应措施,对社会力量赞助公益性文化事业、注入资金的,应给予免税鼓励政策。

    3、对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观赏价值的民族文化、历史遗产注入专项资金给予保护;对弘扬主旋律的重大题材创作,对传播高尚情操、净化群众灵魂的精英文化、高雅艺术加大投入给予支持,让健康文化形成主流,形成强势。使其在发扬光大优秀的传统文化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4、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建立竞争淘汰机制,养事业不养闲人,对不能完成应该承担的文化项目、艺术创作和工作任务的人员进行分流和妥善安置,对制作传播不良文化的人进行清理。培养、引进文化创新人才。

    5、加快文化立法,完善文化产业法律、法规,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和政策环境,培育健康的文化市场,引导群众对高雅艺术的消费意识,让高雅艺术、精英文化成为市场的主角。鼓励流行文化也以健康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占领市场,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消费需求。防止低俗文化、不良文化对社会、对人民,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毒害与侵蚀,并以恰当手段对腐朽文化、反动文化、反华文化进行围剿。


[关闭窗口]

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Email: webmaster@mj.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