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启贤
王企贤,男,现年94岁,中共党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退休前任北京第一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副校长。曾当选为第六届、第七届民进中央委员、北京市政协常委、市人大代表。曾先后被评为北京市模范教育工作者,全国文教先进工作者,全国有突出贡献的儿童少年先进工作者。

借助放大镜,坚持读报
在与一些小学老师闲谈时,只要提到王企贤的名字,人们都会翘大拇指,频频点头称赞。“教坛巨星”、“一代师圣”几个字几乎众口一词。带着探其究竟的心理我翻阅了有关王企贤的材料和他写的多篇文章,并接触了老人,归纳出王企贤受人敬重的几个原因。
(一)“两袖清风,一身粉笔末”,是王企贤从教60年的写照,是王老的教坛素描。教书多年来,他从未要过学生的一点东西,从未吃请过一顿饭。生活虽清苦,却清清白白,豁达乐观。 (二)请读王老赠友人的一首小诗: 目昏耳沉不自哀,尚思为国育人才; 午夜寺钟频作响,西楼课室入梦来。 王企贤老人梦牵魂绕、所思所为的是他的学生,他的课堂,他的教育事业。
(三)一丝不苟,循循善诱。在课堂上,他让学生每写一篇作文,必先按学生的作文题目自写一篇。几十年中,王企贤从没上过一堂无准备的课,没讲过自己尚不十分清楚的问题。苏联专家听了王企贤的课后说道:“王老师备课认真、知识广博、语言生动、教学艺术精湛……”
(四)毫无保留,有求必应。王企贤在与同行交流、指导青年教师、赴国外为华侨授课等过程中,都是孜孜不倦,毫不吝惜地帮助修改方案、传授方式方法、介绍经验教训,而从不计时间、不收取任何报酬。
(五)知识广博,功底深厚。王企贤除教学别具特色外,著述颇丰,曾先后发表了《教师职业道德漫谈》、《早晚辛勤育幼秧》、《高年级词汇教学》、《有关古体诗和寓言的教学》等文章,还整理出几十篇课文的教学建议和课堂纪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王企贤语文教学风格”。他的专著《王企贤教学生涯六十年》已成为小学教师们争相传阅的教科书。

1980年,王企贤受到邓小平的亲切接见。图为与小平同志握手时的情景。
在平凡而漫长的教学生涯中,王企贤培育了成千上万的建设人才,他的学生中有中央委员、部长、科学家、学者名流,但他从不提起。王老的人格魅力、语文功底、教学师风,怎能不受人们的尊重!怎能不为后人敬仰呢!
(责任编辑:温迪)
|